第246章 太公钓鱼,愿者上钩(2/3)
,当即拜倒。
君臣欢喜,待回到溪边,姬昌看此见光景稀奇,林木幽旷,心中有感而发,作歌道:
“宰割山河布远猷,大贤抱负可同谋,此来不见垂竿叟,天下人愁几日休。”
又见绿阴之下,坐石之旁,鱼竿飘在水面,不见贤者,想起这几年在朝歌日日提心吊胆,还是靠着儿子残疾,才换了自有,心中甚是悒怏。复吟诗道:
“求贤远出到溪头,不见贤人只见钓,一竹青丝垂绿柳,满江红日水空流。”
姬昌叹息良久,这才与众人回到车队,见了伯邑考,将访贤未果这事,与他说了。
伯邑考闻言,笑道:
“既是大贤,有些波折才是正理,父亲所思却好,此地距离西岐不远,待得沐浴焚香,带着聘礼再来,定能见得贤者。”
姬昌点头赞同。
回到西岐城,西岐百官见到姬昌和伯邑考回归后,不提有多欢喜,整个西岐好似又有了主心骨。
而姬昌见过百官,安抚家小之后,便斋宿三日,至第四日,沐浴整衣,极其精诚。
但见姬昌端坐銮舆,扛抬聘礼,摆列车马成行,前往磻溪,去访姜尚。
旗分五彩,戈戟锵锵。笙簧拂道,犹如鹤泪鸾鸣,画鼓咚咚,一似雷声滚滚。
对子马人人喜悦,金吾士个个欢忻。文在东,宽袍大袖;武在西,贯甲披坚。毛公遂、周公旦、召公奭、毕公荣,四贤佐主。伯达、伯适、叔夜、叔夏等八俊相随。城内氤氲香满道,郭外瑞彩结成祥。
姬昌带领众文武出郭,径往磻溪而来,行至三十五里,早至林下,当即传旨道:
“士卒暂在林外札住,不必声扬,恐惊动贤士。”
姬昌下马,独自入林,行至溪边,但见一白衣白发老者背对自己,坐于青石之上,姬昌不敢打扰,悄悄来到身后,静立一旁。
“好好.愿者上钩矣。”姜尚一声长笑,却是那直钩,竟然真掉了一条,红里透白的大鱼起来。
此鱼头角峥嵘,真是鱼中王者。
姬昌在一旁,亲自看到这直钩钓鱼,再听得这一句‘愿者上钩’,哪里还不知,自己也是这愿者,当下拱手拜道:
“久慕先生,前顾不虔;昌知不恭,今特斋戒,专诚拜谒。得睹先生尊颜,实昌之幸也。”
姜尚连忙一让,回礼道:
“一乡野庶民,如何能得贤王拜之,折煞也。”
姬昌却是再拜道:
“先生谦虚也,昌久仰高明,未得相见。今幸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