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0、(2/5)
厂影业的股份,
是能分到这么多钱的,不过也有不少用于收购丽的电视台股份。
老头子微微愣神,不由叹道:“难道外面的钱就这么好赚?”他最了解现在的情况,
费心费力拉来的项目和资金,对于国内真是杯水车薪,但他依旧信心十足,不是越来越好了吗!….陈梓林很诚恳地说:“老爷子,不是钱好赚,是走对了路子,钱才好赚。没有嚯家护着,我也在港城站不住脚跟。”
老头子点点头抬手点了点小家伙说:“投资合拍电影做得不错,现在形势好,准备多跟港澳同胞交流,艺术就是最好的语言。”
陈梓林笑道:“要不要我成立个公司,专门同内弟进行合作拍电影?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
老头子微微一笑,转了话题:“港城的那个娄家,我记得红星轧钢厂就娄家捐的,他还想回来投资吗?”
陈梓林心说娄小娥是能回的,娄老爷子怕是没那个念头了,诺大的家业捐了,
差点没落个好下场,当然这是他21世纪的固有思维,与那个年头的思想是格格不入的,
心念急转,迎奉着说:“只要有政策,落叶总是想要归根的。”
老头子说:“怎么没政策,78年就有港商到莞成搞来料加工,合作得蛮好嘛!”
陈梓林目瞪狗呆,他一直以为深市才是改开最前沿,不料想78年就有港商闻风而来....
确实对于21世纪的年轻人,是不会对这些感兴趣的,
当时那种新型的“来料加工”、“来件装配”、“来样加工”和“补偿贸易”企业贸易形式,简称“三来一补”。
依靠这样的产业模式,在经特建立初期,加速工业化进程。
税收有优惠、土地有保障、人工很低廉,一时间,“三来一补”加工贸易在经特空前繁荣。
陈梓林虽没听说过,但脑子活泛啊,马上说:“娄氏制衣在港工厂成本很高,完全可以引进他们的先进生产线和先进的管理,
给国内增加税收和就业,提高人民群众的收入。我返回港城就办。”
老头子微微点头:“还可以邀请点其他企业,玩具厂啊、电子厂啊,用工密集型企业嘛。”
陈梓林心里很懊恼,怎么不多找武其辉了解点政策呢,还要让老领导点拨,真是.....
老头子的眼睛能看透人心,知道小家伙有点尴尬,又转了话题:“你那首一剪梅,前天被港城一个叫谭咏林的歌手唱了,我叫张荀录了听了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