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97合集(4/6)
规模越大越好,
越能体现轧钢厂的重视,也越能保护杨运齐的周全
便点头说“我很支持你的想法,但新增人员,
必须是学习班出来的优秀学员,五组就是十五人,我给你个名单,你去考察。”
说罢翻出几期的学员名册,很快挑选了十五人
侯喜汇接过名单看了看,基本都是21、2岁的年轻人,
全部是团员,还有几个团干部,学历都是高中初中,而且已车间工人为主,
三个女同志则都是团支部书记,想来应该是思想觉悟较高、对形势很拥护的进步工人。
侯喜汇没有异议,他知道年轻人是很容易鼓动的,
而且比较中心组织,便说“主任,那我就立即去考察了。”
陈梓林则给马永去了个电话,说明式轻组扩编的原委,
马永个人表示支持,但还是想跟厂长具体汇报。
陈梓林就没再关心式轻组了,他的心思,主要还是在这批新学员身上
一下子学习班有了两百学员,其中八十五名年纪较轻的专家技术骨干,
大部分是机关技术部门的,二十来个各车间的,学历高的有研究生,
大学本科、专科占了一半,其余的都是专业中专学历,妥妥的知识分子。
开班一星期,主要都在进行军训,
知识分子忙于研究,忽略了锻炼,他们个人想法较多,
军训就是训练他们令行禁止,全身心融入集体中。
好在时间已经是九月初,白天最高温也就27、8度,比七八月的两个班,军训时舒服多了。
经过了几次学习班,军训不仅仅是跑步队列训练,增加了单双杠、木马、哑铃等项目,使得军训没那么枯燥。
但对四体不勤的知识分子,还是很不友好,特别是一站就是半小时的军姿、一走就是半天的队列
不少人嘀咕有这个时间不如多看几片学术文章、做几个研究实验…
陈梓林跟马永汇报完毕,外面值班组长就吹响了集合的哨子。
两百学员整齐地列队完毕,陈梓林宣布训练开始,学习班就已组为单位,
开始进行跑步,最后在厂办公楼前坪集合。
陈梓林自己跟在了赵正文那组,这个组全是保卫处的年轻人,在他的带领下,这组人是越跑越快
毕竟是保卫处的,别的先不说,没个好身板,怎么应对突如其来的事故?
所以陈梓林加重了对这组学员的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