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拜寿礼物(2/3)
议,准备在五四青年节发展一批优秀青年进入团组织。
既然他是新任团高官,新领导就得有新气象,要发起一些利于青年同志进步的活动,他在7号的青年报上看到转载沪城青年报的一篇文章,是提倡青年们婚礼节俭的。
他朗读了报纸上的文章“64年9月19日沪城《青年报》,报道了光学厂青年聂陪军的婚礼,是在俱乐部里举行的。
屋子正中高挂着一幅主席的像,墙上还挂着同志们送的对联
新婚夫妇这天晚上穿着新衣服,胸口戴一朵大红花。
婚礼开始,新婚夫妇先对像鞠躬行礼;
接着,厂团高官和同志们作热烈祝贺。
祝贺的同志们还纷纷以节目助兴,有的唱歌,有的说相声。
最后,在新郎新娘合唱《社会主义好》的歌声中,婚礼结束。”
陈梓林放下报纸,微笑着说“我们的新时代的新青年,要积极响应‘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号召,
把我们年轻人的婚礼办得充满时代气息、充满年轻的乐观主义精神,而不是沉溺享受,搬照陋习。
我建议我们团委支部向全厂未婚青年发出倡议,提倡婚礼节俭、婚礼新办,从我做起!”
在场的与会人员,绝大部分是未婚青年,听到陈梓林的建议,都很兴奋,
他们见过身边的人举办过婚礼,什么三十六条腿、什么三转一响、什么彩金聘礼的,还要置办酒席。
全套下来至少六七百元,对于一年工资只能糊口的普通之家,得好些年才能积攒下来。
在举手表决时,绝大多数都是支持的,不少家庭困难的都暗中对陈梓林感激不已,真要照报纸上那样举办婚礼,着实要节省不少开支。
重要议程形成决议后,茶话会基本也就要结束,在大伙的热烈鼓掌中,陈梓林拉着手风琴演唱了《小白杨》。
为了寻找57年小陶瓮茅台酒,陈梓林发动了自己所有的关系,从初三开始挨个找熟人朋友,到今天初八,他在焦急中等了五天时间,终于还是制药厂何红兵从一个收藏各种美酒的老饕手中,寻到了!
那个收藏美酒的老饕以前是个制药厂的老板,家里太有钱了,解放后他家的制药厂经过公私合营又全部赠予国家,如今在制药厂挂了个虚职,都没去上过班。
条件是一瓶五九年通化“国庆”红葡萄酒交换一坛57年的小陶瓮茅台酒。
陈梓林仰天大笑,只要能找到,不管你什么要求一律满足。顺利地换到了小陶瓮茅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