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0章 王不饿的商业说(3/4)
道。
“陛下,除去洛阳以外,帝国今年上半年的商税总和为二百七十七万三千九百一十一钱,而今年的军费支出就有一千七百多万钱……”张苍生不如死的望着王不饿。
就算下半年能够爆发,今年能有个六百万钱的税收,那军费都还有一千一百万的窟窿呢,各地官府的支出呢?
官府的支出只会比军费更多,唯一的好处是,官员的俸禄一部分是用粮食发放的,对于钱的需求其实并不是特别多。
而田儋等商人在接单的时候,也接受以粮食作价支付的方式。
虽然田儋有上千亩食邑,但招募了那么多工人也得管吃不是?
正好他们拿来支付了自己也省的去买了,还省了来回运输的人力物力了呢。
“商业的发展不如意,无非就是三点因素罢了,商品的种类不足,运输的困难,资金的问题。”王不饿看了眼众人,直接道出了自己的家底。
其实这句话并不难理解,想一想后世的口号就明白了。
要想富先修路,考虑清楚了这六个字,在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不说发大财,基本上是饿不死的。
修路什么的王不饿就不考虑了,暂时没那个需求,大汉也没那个能力。
你说技术?
抱歉,这年头真不需要啥技术,单纯的就是因为商品不流通,所以商业发展不起来,现在还处于最初的萌芽阶段,客人们远没有那么挑剔。
更不会说你这个东西没什么科技含量啥的,更不需要去比拼什么核心技术,这些都是浮云,只要有货,就不愁卖。
朝廷扔出去的军费,百姓早晚是要花出来的,经济无非就是让商品和资金流动起来,只要这两个到了,其他的就是顺理成章了,自然而然的,税收也就会上来了。
“陛下,最好解决的其实是商品!”萧何直言道,这两年他也在摸索,但却始终不得门路,无奈只能暂时先按部就班的进行着。
大汉的建设虽然稳中有进,但进步的速度却一直不算快。
之所以财政和农业的报表上面有亮眼的数据,主要还是得益于王不饿大力推动商业,虽然只是一个政策方面的倾斜,但还是让一部分人运作了起来,另一个就是新犁的投入,加上水渠的建造,这使得耕种比以前更省力,水源的充足也使产量比以前更多。
大汉的粮食价格能在短短几年内降到四钱一石,靠的就是这两个东西,而骡子即便是投入进去了,粮价也不可能再降了,这一点朝廷上下已经达成了共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