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苏五和苏四(2/3)
看法吧。”
“目前香港市场上主流的电视机仍以外资品牌为主,如日本的夏普、索尼和三菱,这些品牌技术先进,产品质量可靠,最重要的是进口成本低。但不管哪个品牌,只要进入香港市场,最便宜的12英寸电视也要卖到六千多元,更别提14英寸和17英寸的,价格更是高得离谱,一般都要上万元。”
“这意味着什么呢,爸,您知道吗?”苏夜看着娄父,轻轻地问。
“这意味着现在的电视机基本是富人的专享产品,穷人很难有机会拥有。”娄父深沉地答道。
“没错。然而,香港的经济结构并不是金字塔型,更像是两端尖锐、中间粗壮的橄榄型。中产阶级人口众多,如果我们能把电视机的价格降得足以激起这一群体的购买**,那么我们的产品要想不受追捧,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苏夜接着分析说。
香港的贫困人口的确不少,但相比之下,中产阶级的数量更多。富人群体是固定且狭小的,苏夜对此并不太关心。最主要的目标客群还是中产阶级,他们将是未来电视机消费的主力军。
“那你觉得我们应该把价格定在多少?”娄父问。
“我们这款12、14和17英寸的电视机生产成本分别是2200元、3400元和4800元,市面上同尺寸的主流产品售价大多在6000元、元和元左右。”
“因此,我们要迅速抢占市场,就必须采取降价策略。通过价格战击败国外品牌,才能为我们赢得垄断市场的空间和可能性。只要市场被我们掌控,那么无论我们设定何种价格,都将变得合理。”
“换句话说,我们的初期目标并非盈利,而是争夺市场份额。我建议这三款产品分别定价为2300元、3500元和5000元。您想一想,我们最高价还低于他们最低价,而且我们的品质和画质还要优于他们,一旦有人使用过后,必定会引起连锁反应。那时只要香港市场上全是我们的产品,那么将来想赚钱,不是很简单吗?”
苏夜说完,娄父陷入了沉思。
诚然,这样的定价会让公司的利润微薄,同时价格战也非易事。无论是夏普、索尼还是三菱,它们的实力和市场规模不容小觑,短时间内很难撼动其地位。这场战役需要旷日持久的努力才能取得效果。
因此,从长远来看,盈利才是硬道理。
“我觉得我们可以适当调整价格,如果赚得太少,我们的压力就会很大。每款产品在成本基础上留下五百元的利润空间,这样一来,我们既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