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七章 夫国之有民,犹水之有舟,停则以安,扰则以危(2/4)
!自此,大唐的疆域迅速萎缩,陷入了宦官掌权,藩镇割据的局面。你觉得这一切,不良帅脱得了干系吗?”
“明明不良帅可以轻而易举杀了安禄山以及史思明这些叛军首领,除患于未发,可他却坐视不管,甚至故意纵容,主动引导后者叛乱。做这些事情,就是为了点醒沉迷女色的唐玄宗,你觉得不良帅做的对吗?”
听到这些话语,石瑶顿时沉默了起来,一句话也说不出。
刘子骥这话已经将事实摆在了面前,她根本无法反驳。
毫不客气的说,安史之乱直接打折了大唐的“嵴梁骨”,让大唐从一个壮年男子,直接成了不能站立直身的残废!
最直观的数字,就是户部统计的三千六百多万人的消失!
虽然这三千六百多万人之中,有不少是逃到了深山野林、以及逃到南方,但既然已经跑掉了,那就不再算是大唐的人了。
十室九空,人相食、白骨露于野,这些可并不是夸张的词汇,而是对客观事实的描述!
三千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啊!
战争,是很残酷的。
越是古老的年代,就越残酷,因为战争中是不存在平民这个概念的。
没有人会在乎平民的死活。
之所以会死这么多人,并不都是因为乱军的屠刀而死,更多是死于饥荒、混乱以及瘟疫。
所过之处,寸草不生。
无论是官军叛军,还是匪盗逃兵豪强,亦或是侵扰边境的外族,他们所过之处,是不可能留下粮食的。
石瑶是个聪明的人,自然明白这些道理,毕竟眼下这些情况还在无时无刻地发生。
然而刘子骥的话还在继续。
“袁天罡太自命不凡了,他表面上放不下大唐,其实是不愿意承认自己的过错。反正他功力深厚,也不会有人敢在他面前直言冒犯。说白了他之所以有复兴大唐的执念,未必没有为自己赎罪的想法在内。”
“唐太宗平定天下之后,袁天罡方才入京,入京后所为也不过是为太宗炼制长生不老药。大唐的强盛在于唐太宗这个明君,在于魏徵、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这些能臣,在于尉迟敬德、李靖、柴绍这些良将,与他袁天罡并无关系。”
“但大唐的衰亡,却与他袁天罡逃不了干系。是以袁天罡重兴大唐,虽然表面上是为了大唐万年,但也未必没有戴罪立功,给唐太宗一个交代这种想法。”
“但袁天罡要是执意按照他的执念一直走下去,非但不能致使大唐重兴,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