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百计千方只为生(3)【二合一】(3/5)
东西带回家做,做好了统一结账,计件算钱。又比如玻璃厂,忙起来会有些搬运分拣的活,临时招人做几天,算零工。周萍接的就是服装厂的散活。除了在附近很难找到稳定的工厂工作之外,家里有个孩子,为照顾孩子方便,也是她只做些零散活的核心原因。原身大儿媳跟周萍一样。不过即便如此,她们其实也赚不到什么钱,并不是她们不勤劳,而是一来工价较低,二来这些零散活也不是天天都有,要真天天都有干不完的活分给村里人干,工厂早就扩招了,实际分出来的这些活,都是附近工厂给村里面子。毕竟到哪都要讲些人情世故……而这为数不多的收入,对她们而言其实还挺重要的,因为至少孩子要交学费时有钱交,不至于跟别人借或者欠。真的,这一点是真的毫不夸张。原身两个儿子家的主要收入来自于去外地打工,但是外地打工收入很不稳定,不是说每个月定时定点都有工资入账。打工收入即便不拖欠,一般也是到年底才会结,或者年中结,要是拖欠的话,那就不好说了,直接不给的也有。所以在上一年基本没什么结余的情况下,很多花销就全等着原身那两个儿子带着打工钱回来呢,如果工资顺利到手还好,要是差一点,或者中途出了什么意外,多了什么额外花销之类的话。往后一年开支都会很紧张。年底那个把月,身上只剩两三块钱或者身无分文,是一点都不夸张的事。所以她们只能多赚一分是一分。多攒一点是一点。原身这婆婆也无能为力,毕竟她一身患重病的糟老婆子能帮什么忙,不给他们添乱,不跟他们说自己病了,让他们给自己治病,就已经是最大善良了。白圣看了眼二儿媳,便直接脚步匆匆的离开,没一会就走到镇上,见识到了明显有别于村庄的繁华,当然了,这里的繁华只是相对而言,无非多了些铺面,多了些摊子,多了些行人和买卖。在原身看来,这已经算繁华。但白圣只觉得朴素异常。很多摊子连个招牌都没有,十分简单朴素的直接开口叫卖,有招牌的,大多也只是帆布招牌,放眼望去,拥有正经木质牌匾的店只有一家,卖棺材殡仪用品的,而这些店铺摊子卖的东西同样相当稀疏平常,连正经服装店都没有。只有裁缝铺顺带着卖点成品服装。食物、水果蔬菜之类,同样十分简单,基本就是当季水果,本地蔬菜,以及本地人常吃的一些家常食谱,总结来讲的话,跟古代的城镇集市差距不大。最多比古代多了些工业产品,还是十分简单的基础工业产品,比如说塑料盆之类,高档点的,风扇缝纫机,自行车电视,得去专门的大商场买,白圣逛的这本地城镇小集市是没那些东西的。感觉随便弄点小商品过来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