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 兵制1(2/3)
茶具,燃起小火炉,在陶壶中注入早晨去后山汲取的山泉水,轻轻地放在炉子上,去架子上取出一包新茶打开,顿时花香、檀香、茶香弥漫在屋内。
“大魏太祖就是掌握了武朝最大的一只部族军队,才有实力在萧关起兵,替代武朝,太祖立国后,为防备其他的部族反叛,将军队分为中兵、镇戍兵和州郡兵。中兵亦称台军,主要担任宫廷及京城的宿卫,也是对外作战的主力。有羽林、虎贲、宗子、庶子、望士等名号。以领军将军为最高长官,下有幢将、羽林中郎将等。”
“镇戍兵是为保卫边防而设置的,初时仅设置在北部边境,后来扩展到南部边境。镇相当于州,设镇都大将、都副将、大将、将等军官;戍相当于郡,设戍主领兵,一般由郡守兼任。各镇、戍大小不一,兵额不等,多达数万,少则千人。在镇、戍之间,有的还设防一级组织。州郡兵,置都尉统领,是诸州所辖的、维持地方治安的部队,有时也奉皇帝调遣出征或充作镇戍兵。”
“太宗时,又确立府兵的组织系统,在各郡府选拔体力强壮者充当府兵,是府兵制之始。&nbp;府兵制初创时,中央设八个柱国大将军。”
“太宗皇帝亲任都督中外诸军事,是最高统帅;&nbp;你父皇身为皇孙,也是其中一位柱国大将军,统领长安羽林卫;其他六个柱国大将军实际分领府兵。每个柱国督两大将军。每个大将军督两个开府将军,全国共设共二十四开府,为二十四军。领官有仪同、大都督、帅都督、都督等。编制有团、旅、队。总兵力约十二万人。”
小火炉上的水烧好了,咕嘟嘟的冒着热气,九儿行云流水的为两人沏好茶,将水壶放在元无极手边,轻声弯腰离开。
天色已经完全暗下来了,去叫连才一起将屋子的灯都点亮。
真是一个有眼色的小妮子,连崔牧云都赞赏的点点头。
“太宗帅兵征伐齐、楚的时候,又怕各地柱国大将军兵权过重,又削开府之权,改诸军军士为侍官,使府兵成为中央宿卫军,归皇帝直接掌握。作战时则临时命将配兵,以便皇帝控制和指挥。”
“那时候太宗已经有恢复世兵的想法,但与太尉葛杵商议后还是作罢。”
“因为那时候府兵以鲜卑人为骨干,又广招关陇地区汉族豪右作为补充。特别是太宗为征战而扩大了兵源,对九等户中第六等以上的民户实行征兵制,规定三征一丁。后来由于战争频繁,征兵对象又扩大到包括贫下户在内的一般享受均田的农民。”
“再后来,四处征战造成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