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第一次创业(5/6)
在江博离开之后的几个月了公司几乎面临停产的局面,江博只能更加努力的去外面找客户,把曾经那些老客户的电话都打了一遍,却也没能为公司找回多少订单。
作为始作俑者的岑芯却似乎想明白了问题的根源所在,吴凯说,她曾经在给公司所有员工开会的时候主动承认错误。是她自己过分执著于公司的规范和流程,打破了公司原来的权力平衡,才最终导致了江博的离开。
她也和吴凯汤勇豪一样犯了同一个错误,她也单纯的认为从当初几个人决定合作创业开始,他们便是一个完整的利益共同体了。所以在他们看来明显是为了公司更好的发展的一系列操作是应该是大家都愿意看到的结果,谁曾想,她的这一系列的举措动到了江博手里的蛋糕,最终导致了江博的离去。
我能理解岑芯他们几个的想法,也能认同江博的选择,或许大家都没有错,只是两种不同思维模式的碰撞吧。
吴凯他们几个,很明显的还停留在乡土情节之上,几千年来大家都是以家庭或是集体生活的。整个家庭集体劳动,甚至有时候家庭还不得不为社会集体贡献一些力量,比如服兵役或是出工出力去做一些集体劳动。
这也就养成了大家一个非常牢固的集体思维,所以当进到城里进入企业工作的时候,也会有这样一个误解,认为企业像曾经大家生活的家庭一样。只要是为了大家好的,就一定能得到大家的认同,在看到公司出现的各种弊端的时候他们也用了家长式的思考模式,认为只要有一个家长出来给大家做决定就可以解决各种问题。
殊不知这种根深蒂固的思考模式无法移植到企业管理中来,尤其是当时他们面对的还是那么特殊的一个企业。当初能组建起这样一个团队,正是因为大家都希望能有自己一定的话语权,而不是单纯的靠着劳动去换取微薄的薪水。
所以才会一呼百应的走到了一起,而且他们的股东都是由老同事组成的,大家彼此知根知底会在不自然间形成一个稳定的平衡。岑芯的方案虽然解决了公司管理混乱的和权责不清晰的问题,同样也打破了这种平衡。
而江博的选择则是完完全全企业的思考方式,企业的存在方式并不是一间厂房,一张执照或者一个老板。而是大家共同的想象,大家有共同的利益追求,尤其是股东对企业价值的认同,在现代企业的发展中起着最重要的作用。
而像他们这样的一个企业,没有核心的产品,更没有壁垒可言。所以他们的核心价值就是为客户提供简单的产品附加,而江博则是他们和客户之间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