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教育公平(4/5)
不是为了所谓的稳定将所有的上升阶梯锁死。”
“我在扬州办学堂所求的无非也就是三件事:公平、公平、还是特么的公平!”
“什么特么的狗屁君臣父子,老子不吃这一套,朝廷不满就让朝廷去想个办法,礼乐崩坏就建立一套新的礼乐,朝廷维系不住就换一个新的朝廷,张巡没什么好歌颂的,让这个狗日的世道再也没有第二个张巡才是真正的天道。”
“今天我来找你也不是跟你商议的,睢阳书院搬也得搬,不搬也得搬,我大婚的请柬给你送了,你来也得来不来也得来,你想躲在睢阳专门教授富家子弟这是对我义子门中每一个向学学子的不公平!信不信老子砸了你的门楣”
“你这样的名师,要教,就去编写教材,去教授老师,我在扬州设立了一个新衙门叫教育局,第一任的局长由你来做,若是实在不愿意和我同流合污,那你就搬走吧,你们杨家的这点祖产,也不用要了,谁特么跟你讨价还价,老子给你脸了”
“你……你……”
就见杨淮脸色通红通红的,看上去好像一口老血随时要喷出来一样。
作为一代大儒,他哪受过这个
“乱臣贼子……乱臣贼子……你这个乱臣贼子!”
“呵呵。”
刘大炮根本懒得跟他争论,干脆扬长而去。
他不是不可以跟老东西辩论,只是他堂堂扬州之主,凭什么要和这老东西辩论呢
教育这个东西,他可太懂了,只要读书识字的人足够多,一定是会朝着越来越公平的方向去的,老百姓对教育公平,或者说是表面上的教育公平是有着一种近乎于病态的执着的。
科举这个东西,从重策论一点点的发展到重经意是必然的,甚至演化到明清八股文的地步可能也是偶然中的必然,因为这样公平。
策论这东西,靠死读书是没用的,尤其是六经注我这种学术思想盛行之后,所谓的四书五经压根就只是参考书而已了,没有名师指点,没有大量的知识底蕴来熏陶,不读个万卷书行个万里路,怎么可能真的取得好成绩。
但是贫穷家庭的孩子没能力请明师,普通家庭的孩子也读不起万卷书,上不了顶级书院,你让他们写策论,只能写一堆特空的废话出来,可他们也需要上升阶梯啊。
类似的争论其实即使在现代社会也没停过,一句小镇做题家就能炸出来一片一片的怒火,随着社会阶级的固化,中考、高考所考试的东西也一定会趋向于越来越简单,越来越趋向于死记硬背,因为这样公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