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录 一(2/4)
哐铛作响时,戴维只是安静地坐着,用一种既宠溺又愚弄的眼神盯着我,在我印象里他曾用这眼神望着曼哈顿救济站的孤儿。
我终于忍无可忍:“能不能别这样看着我。”
“抱歉,朋友。”戴维伸手抓了抓蓬松的头发,“但我有讨喜的消息要告诉你。”
“卖关子对我没用,有屁快放。”
“艾夫林·米勒带着新作《美国炼狱》重回文坛了。”
“难道你不先向我介绍一下这位米勒先生吗?”
“天哪!还在纽约的时候,他就住在你们隔壁,难道你不知道邻居是大作家吗?”
我在狭窄的客厅里绕了一圈,然后坐在我和安娜经常相拥而坐的沙发上,“即使安德鲁·约翰逊搬过来,我都不会瞧上一眼。”
“世界如此广阔,你却甘愿把自己困在一方天地。”戴维紧挨着我坐下,“不过计较这些也无益——艾夫林认识几名内战军官,其中一个准备在达拉斯举行晚宴,邀请曾经的连队参加,我作为外人也收到了邀请。如果你开口,受邀请的就是你了。”
“我很久没交际了,我认为这是浪费时间。”
“吉尔蒙,除了安娜有谁比我更了解你?我不否认你产出过诸多佳作,但写文章不仅仅只有闭门造车……你记得你写的《民族英雄洛林》吗?”
“有点印象。”
“时间有些久,我来帮你捡起记忆。”墨菲先生开始板着手指头数数,“你实地考察了一周时间,上访当地三家工厂,找了四家报社……”
过去的回忆渐渐浮出水面,此刻的我就像一名年迈的矿工重新走进年轻时开采的矿洞,一边摸着岩壁上的晶簇一边发出感慨,“但没有一处有洛林存在过的迹象,当地报纸也没有过多记载。”
“但你如果没去周四的舞会,就不会结识洛林的堂兄,也许就彻底与此人的痕迹失之交臂,我记得那时你说满脑子都是创作的灵感。”
此刻老友的话句句都抠响了我的心弦,也渐渐将我推向无地自容的深渊。可能是他不想让我太难堪,留下请帖后不辞而别,起初我把整件事抛在脑后。当两周后的一天,安娜打扫时发现茶几上落灰的请帖并委婉劝我赴约,我才正视起这事。请帖的主人叫伊森·考斯特,是达拉斯一位颇有来历的原住民,一生大器晚成。主要事迹是1856年时任北方某军团的上尉,在里士满与罗伯特·李对峙,战争结束后卸甲归田,从祖父那里接手了一座占地不小的庭院。
这些信息莫名勾起我的兴趣,直到今天我还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