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满级考古大师 > 第六十九章 名不副实的文景之治

第六十九章 名不副实的文景之治(2/3)

目录
好书推荐: 重生激荡年代:从种田开始 永恒议长 嫡女云烟传 大蛇丸的阿拉神灯 灯塔战纪 重生八零之农村媳妇要翻身 四合院里的大玩家 我的女朋友真不是貂蝉 御兽:我能无限进化 神诡:我能复制推演技能

10号墓的绝对年代应该是西汉景帝四年。”

“墓主人是一位五大夫。”

“也是五大夫啊?”李教授皱了皱眉。

168号墓的墓主人也是一位五大夫。

而且根据这段时间的勘探结果来看,168号墓已经是社科院考古所负责的区域里,墓葬规格最大的一座了。

这座10号墓大家也有所耳闻,是湖北所负责的区域里墓葬规模最大的一座。

看起来凤凰山的这片贵族汉墓群,安葬的主要是以小贵族为主,最高的爵位也就在五大夫了。

继续往下看。

连续看了多枚竹简后,陈翰就大致确定了,这位墓主人应该是一位西汉时期江陵西乡的一位官员。

而且应该是一位主要负责收税的“乡佐”。

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乡税务官。

因为其中有很多竹简,都是纪录一些和田亩以及贷种有关的内容。

比如其中一简这样写道:“郑里25户,能田者69人,人口共110人,田地总面积617亩,每户贷种量均为每亩1斗。”

里,是秦汉时期最基础的一个行政单位,相当于现在的村。

郑里,也就是一个叫做郑的村子。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这个数据里记载的能田者69人,并不是郑里的所有种田的人,只是向官府借贷种子的贫民。

同样,还有一个竹简上纪录了郑里需要纳赋税的人数是72人。

这72人,也并非是郑里的所有人,也没有计算拥有免役特权的人。

这样看,这两个数字如此相近,倒是应该是合理的。

但是,从这两组数字之中,可以看得出来,郑里编户齐民的大部分百姓,都还是贫民,而且贫穷到连种地的种子都需要向政府借贷才行。

而且以田亩数量和人口来计算,就算以每亩高产3石粮食来算,每户人家平均年产粮食也就74石。

而按照每口人每日5升粮才能果腹的最低标准来算,每户人家的粮食需求则有79.2石。

显然,郑里的百姓,就算田亩高产,也不足以让一家人吃饱!

这还没算上每户百姓要缴纳的赋税!

十号墓出土的这批竹简,几乎细致的记载了西汉景帝时期需要缴纳的算赋、口钱,以及每年的征收次数。

例如其中一枚木牍就记载了,市阳里的算钱在二、三两月都收了三次,四月收了四次,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页 目录
新书推荐: 画医锦华 暮色遇佳人 重生的程序员传说 京眠沉溺 都末日了,恋爱系统才来? 日捐一亿后,假豪门跪求她回家 让我捐肾救活白月光,现在你后悔了? 妙手医尊 女总裁的上门龙婿 尸香美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