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8章 到底方便了谁(2/5)
宋知说她也是真舍得,唐玲说现在这么方便有什么舍不得的。铁路飞机,水路,哪个不能回家。
而且就算是不入赘,也整天不着家,不是在忙这儿就是在忙那儿。
不回家盼着回来,一回来看着又烦人。
宋知也说,陆闻舟一天就知道忙自己的事儿,一点都不顾家。
苏梓诺也体会到了那句话,和家里人关系再好,长大后家也只能常回,不能久待。
是像他们这种,家长是开放式教育的还好。
只是有些许的代沟,在某些事情的看法和立场都点不一样。
其实就是生活方式和生活节奏的不一样,年轻人的生活方式是,尽可能让自己顺其自然,工作的时候工作,没有工作的时候就任意生活,饿了就吃饭,困了就睡觉。
但父母那一代,就算是再放松,都有些按部就班。
特别是有些打压式教育的家庭,父母没什么文化没什么能力,总想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要自己的孩子出人头地。长大之后,就会知道什么是距离产生美,太久没回家,回到家感觉有一种熟悉的温暖,但是在家待太久,又会对家产生一种隔阂。
有人说亚洲父母的爱给的刚刚好,没有好到快乐的长大,没有感到满满的爱意,却也没有差到让儿女狠心对待,刚刚好能痛苦一生。
作为孩子,对父母的爱里面夹杂着钝感的痛,我们变得很矛盾,一边委屈父母的不理解,一边心疼着他们的付出,既不能割舍更无法指责。你深知他们是世上最爱你的人,但又无法回避自己受到的委屈,我们不知道该责怪谁,于是只能一直内疚的埋怨自己。
这在心理学来说并不是因为讨厌父母或是自己耐心不足、脾气差等等,而是因为在你幼时经常遭遇被父母贬低、挑剔、责骂的经历,让你在成长过程中堆积了许多烦恼、愤怒。
但又无力抵抗这类情绪,它们就会一直积压在的潜意识里。当每次和父母发生矛盾时,它就会蹦出来让你感到烦恼和愤怒,因此会因为矛盾产生大大小小的争吵。
但争吵后又会因为刚才的张牙舞爪以及父母难过的神情而感到十分愧疚,认为自己不够孝顺才伤害到了他们。
如果想要减少此类情况,和父母亲近的同时也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尽量减少和父母倾诉,从而才能减少争论。
最让人人窒息的就是家里父母读过几年书,靠努力有一定的稳定收入的家庭。
他们出资赞助你房子,车子,掌控你的生活。他们有绝对的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