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马的道歉和体悟(1/5)
在前头,先给诸位看官老爷赔个不是。
毕竟一个屁都没放就断更一个月这事儿,抓马做得确实不地道。
曲要中转,话分两头。
抓马先是去西安参加了朋友的婚礼,回来后便病了,卧床数日后便面临了人生中第一次送亲人故去。
死亡二字,似乎一直距离我很遥远。
抓马父母生的年轻,五十多岁的人了,看起来不过四十出头,加之二老性格都活泼跳脱,仿佛同龄人一般,打心里没想过二老会‘老’这件事。
忘记从哪里看到过一句话,是说“我们之所以觉得和死亡遥远,是因为中间隔了父母。”
抓马曾觉这不过是一句为赋新词强说愁的矫情,但如今心有所感。
父母在,人生尚有出处。
父母亡,人生只余归途。
抓马亲眼见证了抓马的父亲是如何在半个月时间里从一个中年乐子人变成小老头的。
不过关于死亡…抓马还有更多的话想要讲。
第一次,对于死亡有所概念,还是在2004年。
那年抓马还在上小学,某天,抓父和抓马说要回一趟老家。
那时候的抓马并不知道父亲回老家做什么。
大概过了一周,抓父回了家,告知尚幼的抓马太奶奶没了。
没了。
到底什么是没了呢?
后面才知道,原来是太奶奶走了。
老人家走时92岁,高寿,算是喜丧。
人对于未知的事情总有浓厚的好奇心,哪怕是对死亡也不例外。
抓马拉着爸爸问了很多关于死亡的话题。
已经二十年过去,很多话已经记不太清,但抓马依稀记得,当年无比认真的问爸爸,人走的时候,是一下子就闭上眼睛还是慢慢闭上眼睛。
孩童心中大概对死亡并没有一個准确的概念,那时的抓马尚不知晓人死如灯灭,只当闭眼睛和关冰箱是一个道理。
但冰箱的灯还会亮起,眼中的光没了便是没了。
抓父长长叹了口气,没有回话。
这便是抓马和死亡的初次邂逅。
第二次邂逅,便已是近十年后了。
2011年高中毕业,同学朋友各奔东西,2012年第一次同学聚会,聚会上少了个人。
名字便不说了,总而言之,是一位同学,而她还有个身份,便是我们高中哥儿几个里头大哥的前女友。
仔细追问得知,原来文理科分班以后,那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