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四章 无奈之举(2/3)
朱由校已经等不及了,他忍受不了朝堂上,那些只会用嘴巴的笔墨治理国政的庸官了。
尤其是地方上,急需真正的为百姓造福,为百姓着想的有抱负,有作为的官员。
尽管他也知道,要这些贫苦出身,没有良好读书环境的年轻人现在就上场,即使是真的有天赋有才能,真的脱颖而出,各方面都合格了,也还是得从不入流的小官做起。
还没等学子们报名,一个站在前排的学子就拱手问道:
“院长,学生有疑问!”
“但问无疑!”
学子口中的院长自然就是朱由校了,皇明学院的院规里面明文规定,凡是学子,都不能称呼皇帝为陛下或是其他的,只能称呼院长。
而这项规定条例,当然是出自朱皇帝本人之手了,他的目的简单明了,就为了拉近距离,增加存在感和亲近感。
这对学子和皇帝本身都是有好处的,学子们可以名正言顺的说自己是天子门生,身份自然是要高贵许多的。
相对来说呢,他们自然就成为了坚决维护和拥戴皇帝的一个无形党派,不说唯命是从,但也不会和三党那般,只顾着和皇帝抢利益抢权力,互相勾心斗角。
而皇帝呢,只要官场上有足够的学院出身的官员,就能通过他们而掌握绝对的话语权,真正的做到,什么是天子旨意,什么是一言九鼎。
“如果我们当中真的有人合格通过应试,那外面的人会怎么看?他们是否认为不过是走个过场,幕后都是院长或朝廷在暗箱指使呢?”
敢于问出这种犀利问题的,正是刚才被朱由校点名的李进,他也是宋应星的弟子。
宋应星还没入京担任工部尚书之前,一直都是以举人的身份在南直隶和江西等地游走,李进正是此时,才接受到宋应星指点教导的。
李进是江西人士,今年不过才十七岁,可是朱由校却非常的欣赏他,可以说寄予厚望了。
原因无他,就是因为此人对农业有极高的天赋,他又是乡野之中长大的,对农作物这些也是非常熟悉,而且又这么年轻,朱由校怎么可能不看重于他呢。
“这不是你们该担忧的事,你们该想的,是怎么调整好心态,到时发挥出应有的水平,合格通过!”
“在科举应试之前,学院内部也会有一场大考,考卷题目由宋应星和徐光启来出,朕也会关注此次大考的,你可不要让朕失望!”
朱由校举办大考的原因没有别的,就是想有个底,看看这些学子到底是什么水平,有没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