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七章 《长城》宣传片(5/5)
不然咱们这些人老是整天被影迷骂拍不出大片来,《长城》一出,耳根子总算清静些了。”
“说得好像是你们光线拍出来的一样。”于东打趣道。
王常田却突然慎重道,“其实义某早就有这方面的想法了,只是国内的电影环境不允许他这么做罢了。老一辈的电影人,都希望国产电影能走出去,只是我没想到新画面还没崩盘,徐声就用《长城》把义某给套住了。”
“国产电影少不了他张义某,但同样也需要像徐声这样敢作敢为的年轻人,要不然国产电影也不知道到什么时候才有走出国门那一天。”
“张义某的《长城》尚且如此,徐声投资六十个亿的《山海经》又是一副什么样子,弄得我都有些心痒痒了。”
王常田的话不无道理,在国内电影市场刚刚发展起来的那几年,国产电影走出国门的事情没少有人去尝试。
可当时的尝试却是建立在中影支持的背景下。
不管当初的《卧虎藏龙》还是《英雄》,最大的投资方都是中影。
但中影再厉害,也禁不住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和亏损。
《卧虎藏龙》和《英雄》还好,像《无极》《赤壁》这些可都让中影亏得血本无归。
那时候很多的电影人才意识到,只有国内的电影市场能够支撑起投资大片的基本盘后,才是国产电影走向国际舞台的最佳时机。
再看现如今的国产电影市场,十亿二十亿甚至三十亿的电影都开始出现,然而更多的投资方却把目光放在了中小成本上。
这两年的电影作品里,刨除思湘文化占据票房榜前列的那些项目之后,又还有几部投资上亿的电影呢?
王常田到这时候才明白了徐声那番话的意思。
之所以要找老牌的影视工作合作,因为只有他们有这个底蕴。
之所以要把滕讯、优库、爱奇异这些投资方拉近思湘文化的投资阵营,就是为了让这些人别把闲钱往小项目里丢。
如果投资方都把钱拿去投中小成本了,国产大片还谈什么走出国门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