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九章:后方(四)(2/3)
托过,学校是重中之重:
“我们的学生教出来,究竟是为谁服务?”
“他们到底能不能把自己的学识,用在工业和农业上?”
“如果我们采用传统的封闭式教学,让孩子们不接触生产,不理解实际,只管读书,教出来的学生又会如何看待那些满身灰尘、脚踩污泥、牛粪的工人和农民?”
“亲爱的。”他说,“这都是我们不得不考虑的现实问题。”
“按我们以前的经验,如果不能解决这些问题,到头来,肯定会有学生背离,甚至厌恶实业.....这是可以预见的。”
在公元前8000年的石器时代任务晚期,被作为贵族阶层培养的少年中出现了非常高傲、好高骛远、表现出洁癖,不愿意被其他国人哪怕是无意的触碰,更不愿意拿工具,手染泥灰的个体。
而公元前200年左右的青铜时代任务中晚期,一部分人学习了部分天文物理知识,便以为自己得到了真理,洞悉了天道,过分骄傲,觉得其他人都愚笨,认为自己的地位和能力不匹配,自己怀才不遇,受到打压,别人问他们何为“真理”,他们又像葛朗台一样不肯教自己的“真理”漏出去半分,常常傲气地一撇头,让那人自己开悟。
“唯有等到他们实际参与了知识的运用,上述的情况才会得到缓解,可有时,他们还是在人们面前闹笑话。”
当时的陆大古说:
“这是因为,一些真理来源于物质生产实践,物质生产实践,就得劳动。”
“他们不参与到劳动实践中去,更加鄙视劳动者,他们从别人的实践中去获利,获利其中包括获得真理,他们也同样会继续学习,但由于没有参与到实践中去检验,便如同纸上谈兵,哪怕是真学了真理,也并不了解真理。”
“所以他们有时说出过于魔幻的话。”
“你也不必感到奇怪,因为这就是脱离群众,脱离实践的表现。”
那么,有没有一种办法,可以解决这一荒诞的现象呢?
青年目光炯炯地给出了自己的方案:
“我们用,【半工半读】,和,【半农半读】的方式。”
“来教授我们的学生。”
考虑到孩子们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这项事业应当在他们经历过六年基础教育,到了十二岁的年纪以后再开始做,且开头的几年不能劳动强度太高,得到十六至十八岁以后,才能进行“完整”的劳动。
这样,不仅能极大地加深教育作用,且由于两相结合并交替间隔进行的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