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八章:岁大饥,人相食(1/2)
这是一片苍茫、枯败大地。
领兵行军的粟怒骑着战马扫视周围的夯土建筑。
对于见惯了砖木混合建筑的他来说,这些土墙茅屋着实有些过于破落了,尤其他看到墙面剥落的凹凸不平,和那些疏于修缮、成片半耷拉在屋檐顶上的茅草。
“咔咔咔咔.”
成队士兵列队加速经过他身侧。
那是维持行军秩序、防止有人脱离队伍的督军队:
真到了战场上,出现逃兵再正常不过了,生命只有一次,总有人为了理想抛头颅洒热血,为了执行命令不怕牺牲,也总有人保全自己临阵退缩,人是一种会因为时刻、心理的不同而在面临同样的选择时作出截然不同的行为的生物,这时候,要么由督军队坚决地以酷烈的军纪维持所有人行为上的统一,让士兵执行命令,要么让士兵得到心灵上的支撑,使他们偏向敢打敢战的一面。
对此,陆大古选择走向进步:
仅仅是以君权为核心,形成分级制度下相对松散的架构、侧重强调个人勇武的封建时代军队已经不能满足他的需要。
他决定组建近代化军队,以国家、民族意识为核心,侧重强调集体和服从命令,督战队只是用来保证底线,深层次的改进被他用来拔高上限———无线电报技术已经快要突破了,只等着集齐燧发枪和电报,革新的军队就能展现更加强悍的力量。
以国家、民族意识为核心的观念思路也被他用在了工人夜校、大小公学和面向公众的扫盲上,如前所说,陆大古以此作为提高内部凝聚力的手段。
现在汉国上至八十岁老人,下至五岁娃娃,都知道自己是汉族人。
越来越多人为此骄傲,大声宣告自己的汉人血脉,并为此生发出斗志昂扬的情感:
陆大古于公元前200年左右搞出了民族国家的概念。
“将军,前面就到了。”
粟怒的战马前面,青年面带喜色地指着前面。
他点点头,目光从近到远,划过己方头尾不见尽头的万人行军和道路两旁长满荒草的田地。
再拿起望远镜观察。
前方又是座城池。
相较于汉国内部的团结,连年丰收和工业经过调控管理快速发展带来的富饶,宋国给粟怒的感觉是老旧、破败、民怨沸腾,至于宋人朝廷的组织,则用一片散沙来形容都算比较客气的评价,到处都有墨吏,以致公审后负责担当刽子手的兄弟需要轮换,不然剑钝了得花功夫打磨,综上所述,整个宋国几乎成了一点就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