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实用主义美国盛行,俏妮娜再抛绣球(2/4)
“你想一想:念一个博士至少要五年时间,就为了一篇论文,而一个工程师这五年在工业界可以接触和学到多少新东西?”
“如果有一个博士和一个有五年工作经验的资深工程师摆在我的面前让我选择,你说我会选择谁?毫无疑问自然是选择后者了!”苏主管说着说着亮出了他的用人标准。
“你去钻学问的牛角尖没有用,工业界需要马上能解决技术上疑难杂症的人!”苏主管越说越起劲,仿佛被打开了话匣子。
“就以当时聘用你为例,当时确实有几个博士来应聘过这个职位,但我都没有要!”
苏主管的话并非虚言,那时美国刚刚进入了一个新的经济衰退周期,因此哪怕是博士,毕业后,要找到一个工作的难度也非常大,因此即使如测试工程师这样的工作也是一职难求。
“为什么?因为后来你来应聘了,当时我一看你带来的图纸,又仔细看了你带来的那个硬件装置的焊点,就知道你是一个很有经验的人!我从图纸上看到了你的设计能力,而从焊点上看到了你的动手能力。”苏主管说着打开茶杯盖子,喝了一口,又继续说了起来,仿佛意犹未尽。
“因为我看到你的焊点非常圆润,作为一个电子工程师,如果他的焊点很漂亮的话,这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这个人一定有着非常丰富的实践经验,否则,没有经过大量的实际锻炼,这焊点是不可能焊得很漂亮的!”苏主管见我在仔细听,但表情又仿佛有点迷惑不解的样子,于是就又进一步解释道。
说实在的,苏主管的话是有道理的。
在那个年代,还是分立元器件当道的时代,集成电路的集成度也没有现在这么高,不像现在整个电路都被设计在一个芯片之内,加上那时的cad软件远没有现在这么发达。
因此当时一个电子线路的设计实际上就是一大堆的分立器件,包括大量的通用集成电路的集合。
因此整个设计是否真的没有问题,非常大的程度上还是需要靠硬件设计工程师的实践经验,并通过对设计出来的硬件电路进行大量的实际调试和反复的修改后才能最后定下来。
而在这大量的实际调试过程中,必定包含着大量的焊接工作,这些工作只有设计者自己来做,不可能在旁边坐着一位技术员,要换元器件了,喊一声,让技术员给换好了,然后自己再继续调试。
而苏主管对博士的那番评价,也并非有意贬低博士生。
在当时,一个刚刚毕业的博士和一个五年工作经验的资深硬件/软件高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