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五章:柳掌院,你可否还记得,三十五年前的寒门学子孙良?(2/3)
两银子不能让伱白掏。
做人得厚道,看书得投票啊!
“哈哈哈!知我者,守云兄也!”
秦王小世子朗声大笑,抚掌说道:
“许兄真是完全说出了我写这首诗时的心境。知音难求,当浮一大白!”
还得是原作者才行。
这下本世子又可以去见柳美人了。
“许督主对这首《春夜喜雨》的点评,真可谓是入骨三分,我等不如也!”
江伯玉双手端起面前酒盏,向许守云敬道:
“许督主,这杯我敬你!”
没想到太监当中也有如此贤才。
如此年轻,真是可惜了。
许守云端起秦王小世子亲自给他倒满的酒盏,很客气地对江伯玉遥敬。
“江兄,谬赞了,请。”
……
青山儒院。
位于大魏帝都南城大青山山脚下。
倚山伴水,周边环境清幽维美。
此地,是大魏儒生们心中向往的圣地。
只不过,能进青山儒院的儒生,必须儒道修为入了品才行。
这道入品的门槛,不知道了阻隔了多少大魏寒门学子的求学之路。
儒学难,儒道更难。
此时此刻。
通往青山儒院院门的这条,全部由汉白玉铺成的九十九级台阶阶底,楚国半圣楚国子衣襟飘飘,负手而立。
三十五年前,楚国子不叫楚国子,而是姓孙名良。
当年,年仅十八岁的他,儒道修为距离入品只差临门一脚。
他希望能得到大儒的指点,在青山儒院这道台阶前面跪了三天三夜,也没能打动青山儒院的大儒,收他入门。
原因很简单,没入品,就不能入青衫儒院。
规矩就是规矩,不能破!
最终,孙良一怒之下指天发誓。
此生此世总有一天会让青山儒院摆出最高礼节,恭迎他踏上这九十九级台阶。
对于他的誓言,当时所有人权当是一个笑话。
但谁都没想到,孙良离开大魏帝都之后,省衣节食游历天下,完全沉浸于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求知境界当中。
苍天不负苦心人。
孙良在离开大魏的三年后,于一个偶然的机会,遇到一名楚国大儒。
这位大儒在了解了孙良的际遇后,心生善念,收了孙良当弟子。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孙良凭着坚定的信念,在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