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给接头人上一课,扶龙术(2/3)
段就让人有些不舒服了,什么叫做确实呆笨啊?
要不是看在这个许守云讲的确实蛮不错,姜灵已经上手了。
“你继续说。”
姜灵继续询问道。
“韬晦之道,则是不争为上,改稻为桑确定下来后,各方势力都想要分一杯羹,然而柳党犯了大忌,他们自认自己是最大的党派。”
“所以想要独吞这些好处,倘若他们愿意拿出部分出来分享,就不会陷入僵局。”
“有道是,争是不争,不争是争,夫唯不争,天下莫能与之争。”
“倘若柳严明少争一点,既可为胜,倘若杨宁稍微争一争,也不会发生今日之况。”
“借力之道,则是借助他人之力,来完成自己的目的。”
“李杰乃是朝堂中立之党,借他的力,去争柳严明的利,让二人形成对立,敌人的敌人便是朋友,故而杨党也会选择无条件支持李杰。”
“燕王也是同样的道理。”
许守云长篇大论,为对方讲解这扶龙术,当然许守云压根就不怕对方学会就跑。
扶龙术可不是听完就懂得,需要大量的政治见解,才能明悟部分。
光是这个大量政治见解,就不是一般人可以学会的。
为什么说,穿越者来到古代之后,就格外聪明?实际上不是穿越者聪明,而是‘见识’决定上限。
华夏五千年的历史,上两千五百年就不说了,下两千五百年,多少知道一些。
唐宋元明清,朝代的兴衰史,从初中到大学都会讲,更何况许守云还是名历史老师。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
大魏王朝固然也有一些的政治资料,可对比前世的信息资料比,比得过吗?
而且封建王朝谈论政治的人不多,光读书这个门槛就限制很多人。
哪里比得上前世啊。
姜灵听的有些如痴如醉,许守云继续开始讲解。
“制衡之道,则是要明白朝堂局势,朝堂局势,瞬息变化,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
“所以必须要先知道他们的利益是什么,才能分辨出谁是自己的敌人,谁是自己的仇人,让他们去争斗。”
“大魏王朝,三王争斗,秦王改稻为桑,燕王必然看不顺眼,宁王有心无力。”
“所以让李杰登场,这是借力之道,引起燕王的争夺之心,让双王相斗,再把宁王拉进场,这样一来就能完成制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