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七 李恪的研究(2/3)
。
李恪紧紧攥着手里的宣纸,看着李跃也不知道说些什么。
“蜀王,能否把你手中的宣纸给我看看。”
李恪没有说话,静静将手中的宣纸递给了李跃。
打开画纸,李跃看到上面的内容后也是不禁吃了一惊。
李恪这小子竟然开始研究起了钱庄的运转模式。
李跃揉了揉眼睛,“蜀王殿下,这是你自己做的?你怎么会对钱庄产生兴趣呢?”
李恪见李跃没有责怪他的意思,松了口气缓缓道。
“上次你在课堂上说学会管钱算账也是一件有趣的事情,清明回去后我就研究了大唐的一些钱庄,今天上课突然有了一些想法,我就没有忍住……”
“哦?说说你的想法?”李跃听到这些,顿时来了兴趣。
李恪闻言沉思了一下,随后缓缓道。
“一件商品值多少钱,这个问题在我思考的时候让我感觉很难。
后面我分析得出因为我们用的钱币很复杂。虽然基本以铜质货币为主,但货币发行方很多,同一类货币的成色也不同。
就拿铜钱作为例子,刚做好的铜钱,就像新钞一样,都是很规矩整洁的,大小一致,重量相等,字迹清晰。问题是通行一段时间后,大家的手摸来摸去,铜钱放在一起也会相互磨损,铜钱慢慢就会变薄。所以,过一段时间,不同的铜钱重量就不一样了。如果铜钱磨损得不厉害,大家能将就,继续当作新钱使用;如果铜钱磨得很厉害,就成了人们口中提到的小钱了。
在很多地方,这种破烂的铜钱是折合一半来使用的。但是,什么样的铜钱才叫做破烂?买方肯定觉得自己好的铜钱多,卖方肯定觉得很多铜钱成色都不好,双方就常常吵架。然后还有大家熟悉的银两,甚至黄金;铸造商和铸造地也各异,他们的成色也各不同。
这些不同的铜钱、不同的银子之间怎么互相折算,相互兑换的比例是多少?铜钱、银子、黄金的成色如何,纯度不够的话,怎么打折扣。
这些都是双方在合作的时候要考虑的。所以,我觉得钱币这么复杂,合作的不确定性、成本就很高,合作的效率非常低,经常出现打架。
而钱庄就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出现并发展的,其重要作用也在于帮助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便利。
但那些合作的双方没法掌握这么多关于钱币的知识,只能用一些笨方法。比如收到银子,用牙齿去咬,看成色如何。
但是,如果是比较大的,涉及到十几或者上百两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