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七章 威克礁上空的鹰(1/4)
人类是一个具有极强的适应性和可塑性的物种,当被迫面对着可靠性十分令人怀疑的简陋飞行器,这些倒霉蛋试飞员们也只能硬着头皮上了。在他们以飞一般的度学会如何花最短的时间,从那些闭塞狭窄的驾驶舱里爬出来,再打开救命的降落伞逃离坠落的飞机之前,过十个航空先驱已经被迫选择直接跳水逃生。如此莽撞蛮干的下场是很容易想见的,他们几乎无一例外地被与水面撞击的巨大冲击力折断了腿骨,或是其他部位的骨头,运气最好的也摔出了大面积瘀伤。
到目前为止,这些伤号依旧躺在医院的病床上哼哼唧唧地养伤,因为比起跟消耗价格昂贵的治疗药剂与借助于本就稀缺的牧师动用治疗神术,他们躺在医院里慢慢休养是更为符合经济学原则的现实选择。
接踵而至的失败挫折和人们的嘲笑声都没能压垮力推新式装备的罗正道的坚定意志,他不改初衷咬着牙坚持己见,非得把这条别人眼中的死路走通不可。
不考虑实用性的空想明家谁都能当一把,旧世界的民科和技术宅们都已经把想象力挥到极致了,然而要把一张草图上的简略构思转化成现实中可用的实物就没那么简单了,付出牺牲是不可避免的代价。
在设计阶段看似理所当然的细微环节,真格到了实际应用层面也免不了冒出诸多弊端和隐患,一架接着一架或是失控坠毁,或是直接在起飞阶段因火箭动机故障起火燃烧的试验飞机,可说是这个问题的最佳佐证了,对此罗正道有着充分的思想准备。他对新世界的第一款飞机抱有很大期待,在设计构思的过程中殚精竭虑,选定了旧世界早期双翼水上飞机的笨拙样式,舍弃了拥有优美气动外形布局的三代机样板。
架技术试验机是由质地坚韧又轻薄的优质木材制成的骨架,在机翼上覆盖魔纹布,从而获取升力,最后在机体表层用厚实牢固的帆布包裹起来,同时在机身的受力部位使用轻质合金部件和拉线强化结构。
在这款技术试验机粗短笨重的机身后方,形似左轮枪弹仓的机械中,储存着如密集排列的一次性火箭喷管,用以替代螺旋桨动机输出动力。飞行员可以通过驾驶舱里的操作系统来操控,单个或是同时点燃所有火箭,从而为飞行器提供持续相对稳定持续的动力来源,在最理想的情况下,这些火箭能在半小时内持续驱动着飞机翱翔在蓝天只上。那些耗尽了炼金合剂的喷管会被机械装置直接解锁抛掉,确保有效降低飞机载荷,如此复杂的机械装置在土著们看来跟变戏法没多大区别。
飞机的机体下方吊着两个硕大的雪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