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两仪殿议政(3/5)
限制,县乡的百姓也能够走出自己的家乡,这些散乱的县乡规模虽小,但总得算起来人口规模庞大,将来在各地兴盛起一级行政区的学校,必然为我国文化教育再添一块扎实的基石。”
李承乾点头:“嗯,教育刺激地方经济,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不过...依旧有些困难。此事,待到数年后,地方百姓们都能衣食无忧,才是他们会考虑到的事情。”
卫军都督裴行俭:“陛下,此事臣有好的憧憬。如今,塞外成为我大唐的畜牧之地,乃至数次从塞外获取了大量的牲畜以辅助我国农业发展,加上土豆的存在,臣坚信要不了几年,咱们大唐就真的能够做到历朝历代食不果腹消失的盛况!”
许敬宗:“陛下,卫军都督所言不假。老臣家乡杭州新城来信,土豆产量巨大,以往家乡百姓们还需要省吃俭用,如今百姓们不说吃饱,但至少不会饿着了。而且,得益于陛下对陇右道和河北道的扶持,两地的衣物产量与对外贸易,亦然成为了两道的大额收入。许多地方,都有了来自两地的厚实衣物,令大唐各地面对寒冬的不安大幅降低了。”
“待到南北市监总局与各地市监局落实,还有柜彷的兜底机制,地方道府彼此之间必然展开商贸对接,此等最明显的发展道路,他们不可能看不到。还有海运商贸的展开,各地商品必然开始流通起来,也是促进大唐市场活跃以及百姓民生改善的善举。”
长孙冲:“南方水草丰盈,臣的建议是优先供给南方畜牧。古今往来,都有南方鱼米之乡的美誉,若是将塞外牲畜对准南方,南方农业产值必然翻上一番。”
李承乾点头:“嗯...那么,有关针对南方的畜牧扶持,就由长孙主事与南方市监总局对接。”
“谢陛下!臣定然不负圣恩!”
李承乾转而问道:“海运贸易已经兴起,地方造船厂也大肆扩建和增设。因此,西南镇**、南部镇**、东南镇**、东部镇**、东北镇**的战舰需求,也可以考虑向民间造船厂下单,扶持一下这些产业。详细的对接,就由中央都督府、户部、兵部和他们商议,拿出一个合理的方案来。”
苏定方:“臣遵旨!”
李承乾这一招就是以军工需求创造订单扶持民间相关产业,手动拉动刚需,很好理解。朝廷给钱,让沿海地区造船厂得到订单生存和发展,变相的投资民间,改善那些在造船厂就业的百姓收入。
造船厂的大肆兴起,也会拉动原材料产业生产。例如,铁、木材等基础需求,还有工具、木匠坊、帆布厂等等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