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 选择(1/6)
“像温时清这种情况,按照正常的高考途径,根本不可能。”
他这里有学生的成绩单,趁着空闲时间,他就了解过温时清的成绩,从开学到现在,一次比一次差,现在更是在全级最后几名。
这种成绩,想要有逆转,除非有奇迹发生,能够从倒数赶超到前几名。
这样的学生,他任教这么多年,也只看过一例。
所以,和温湛昀说这话没客气,都是老同学,他还不至于虚伪到夸夸其谈。
而且,按照温湛昀的见识,他儿子的这种学习情况,他自己应当了解的更清楚。
就和他说,“对于高考的政策,你在大学应当比我清楚。
像特招、艺术、体育这些途径,都有上大学的可能。”
但是,受信息限制,这方面的消息,现在只有一小部分的人能了解的清楚。
而且,这几个方面如果学下去,费用极高,像他们这种在市区边上的学校,有的学生温饱都成问题,而且孩子父母要么是普通职工,要么是附近农民,根本不可能有这些方面的认知,也没这份财力,所以,根本就没有走这方面途径的学生。
但是,按照温湛昀的认知和能力,他家孩子应当不止参加文化课高考这一条路。
而且,现在了解知道的人,竞争力也小,几乎有点功底就可以考上。
关于高考方面的问题,温湛昀还真不了解,但是,在大学待久了,也听过几耳朵,在结合刘主任的话,便对这个问题有了清晰的认知。
把它记住,打算回去查查这方面的资料,以后该怎么走,让温小五自己选择。
随后,便听着刘主任和他话起家常。
“老温,你都考上京城的大学了,按照你的能力,按理说分配也应当能留在京城,怎么又回余安来了。”
当初他可没少羡慕温湛昀考入京城的大学,那可是首都,让人有种天然的向往。
却没想到他能这么果断,说离开就离开。
也没什么不好提的,“相比于京城的竞争,在余安发展的机遇大些,自主性更强。”
当初他就是这么想的,在京城项目根本就轮不到他们刚刚毕业的学生。
实习过后他就决定好,要回余安。
余安与京城不同,当时的设计院没,没有多少对手,一些小的项目,之前他能够上手,累积经验。
能够割舍下离开大城市发展的机会,而且还是十年前,温湛昀确实很理智。
而老同学相聚,能聊的除了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