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辽王的无奈(4/5)
都怪沈胖子,把后世经营会所的经验都搬到这里来了,让自己乐不思蜀!
可是唐铎心里不由纳闷:“辽王殿下怎么一大早就在这里唱起来了,唱的还是‘高处不胜寒’,到底是什么意思?想酒色自污,借机离开京城?”
他最近可是感到皇帝对辽王的宠信和期望甚至超出了太孙……
当唐铎把经辽王修改后的封爵名单拿到朝堂之后,有人还是对这个名单提出了质疑。
老朱对西域战事情况也不是太清楚,也有些不解,只好让人找辽王到朝堂上亲自向群臣解释。
辽王一看,这事关辽东兄弟们的荣誉和福利,只好来到朝堂之上,并难得极富耐心地向群臣一一进行了解释。
一位大臣说道:“辽王殿下,按大明封爵惯例,没有军功不能封侯。徐德只是个种地的农夫,封爵于例不合。”
辽王答道:“这个徐德在河西种了三十多万石土豆,为天山明军送去十五万石,相对于从关中平原运粮到天山,至少节省一百二十万石以上军粮和六万以上的运送兵力。”
“以后朝廷用兵到哪里,就让徐德把土豆种到哪里,徐德就是移动的粮仓,现世的萧何,你说该不该封爵?”
你听小辽王这个比喻,比得好贴切啊!不少人心里暗暗为辽王点了个赞。实际上辽王节省的军粮越多,他们的工资发放越有保障。
唐铎马上为辽王抬轿子:“殿下所言极是。贞观十四年,侯君集虽然击灭高昌国,立下不世之功,但关中百姓为前线转运粮草,十室九空,民生凋敝。”
“而我朝自去年进取西域以来,关中仅向西域运送二十万石粮食。其余所需军粮因为辽王殿下未雨绸缪,让徐德提前在河西种植土豆,保障了军粮供应,此后再无从关中征调一粒军粮,关中百姓无不感念朝廷。”
又有大臣问道:“郭骥和俞靖都是功臣之子,恢复父爵就行了,何必另行封侯?”
辽王就说:“大明封爵旨在论功行赏、功过分明。既不能因父辈之功以掩子过,亦不能因父辈之过以掩子之功。郭骥和俞靖另行封侯,既可激励罪臣之后不要妄自菲薄,继续为大明建功立业,也可鞭策功勋子弟自强不息,不要靠父辈功劳荫庇混吃等死。”
朝中武将听了,也有人纷纷点头,就连老朱也深以为然。
有大臣又质疑:“盛宣、张斧二人,年仅二十,资质尚浅,何况张斧之父张石、盛宣之父盛庸在军中尚且没有封爵,不宜封伯。”
辽王就解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