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辽王要造枪(2/5)
在窃取此等利器后,传回欧洲,改头换面,并煞有其事地说成一个叫马汉的家伙发明了燧发枪。这样既不用支付所谓的知识产权费用,也弥补了西方人因科学技术鸿沟而导致的民族自卑心。”
“即使如此,西方人在研究明史时,仍然不能否认大明科技在当时是全球第一……”
看着当过团参谋长的张石和开过坦克的朱大能竟然不知道近代枪械的发展史,朱植也是有些无语,讲到半夜时,实在困得不行,准备明天再讲。
正月初四,五十名枪炮匠,也就是特殊的铁匠来到了辽王府,先把工部五套铁炉设备搬到新的辽王府内选好的炉址,花了半天时间进行安装调试。
朱植让朱大能从库房拿来一根钢锯和一根旧钢轨,先切下几个长条,仿造了五把钢锯,然后又指导工匠们用钢锯把旧钢轨按要求锯成各种形状。
他一开始就对造枪设立了严格的标准,而随同穿越而来的几把钢尺刚好派上用场,成为新的度量参考标准。
为了方便检验铳管精度,匠人们先制作了十把用旧钢轨材料铸造的王莽尺,也就是后世的游标卡尺。
后人都以为,游标卡尺是十七世纪一个叫皮尔的西方人发明的。其实早在公元前后,号称中国穿越皇帝的王莽,就发明了青铜制作的游标卡尺。
朱植还打算,等以后有条件熔化钢铁后,用精钢再做一批游标卡尺。这样虽然成本高一些,但是热胀冷缩系数更小一些,精度也更好。
秦朝时的工匠凭经验,就能把刀剑的误差控制在五分之一毫米以内,有了这游标卡尺,也许就能把这误差控制在十分之一以内。
到了晚上,辽王继续给张石和朱大能进行军械史方面的科普:
“燧发枪发明后,欧洲的连年混战给了燧发枪不断升级的机会。为了提高射击效率和射程,欧洲人发明了后膛枪。”
“为了提高精度,他们又发明了在铳管内刻线,帮助子弹像有尾羽的箭一样以螺旋姿态保持前进的方向。这个原理很简单,就像我们打军体拳时,拳头必须旋转出击,才能保持方向稳定,是一个道理。”
“为了提高枪支寿命,降低成本,欧洲人又不断提高铁的强度、韧性和耐腐蚀性。”
“你们知道欧洲有一个叫卢森堡的小国吧?只有六十万人,就是靠着给欧洲战场提供造枪钢铁起家的,人均钢铁产量世界第一。满清在汉阳造的第一座现代化钢铁厂就是和卢森堡合作的结果。汉阳铁厂造的钢轨在有些地方一直用到二十一世纪,参谋长买的旧钢轨中说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