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4章 约定(2/6)
的宿舍,另一边则是水军学徒以及丐帮帮众的宿舍,中间是共用的食堂。
当然,这食堂是半露天的,回廊结构。
这地方很方便用来教学,在回廊里说话做事,边上的人都能听清看清。
齐楚让这些匠人在此传授造船技术和心得,光明正大,让匠人们放心,不会让水军学徒掌握技术后就把他们抛弃,而是一种正式的师徒关系。另外,正式的授课地点,也是一种传统的建立,让丐帮内的师徒关系区别以往的那种人身依附体系,徒弟并非一定要终身跟定一个师父,可以同时向多人学习,达者为师。
光靠一、两个天才,是不可能建立起体系的,技术突破也并非一朝一夕能完成的事情,就像火器技术,齐楚拿得出来也不一定随便就能用上,必须要有足够的匠人才能大规模制造火器。
齐楚建立一支远洋海船的目标,同样不可能全指望段高木一人。既然段高木打算遵循守旧,搞原来那套小作坊生产,那他只好推倒重来,集思广益出一套新的生产方式。
十几天的调查研究,已经让齐楚学习到了基本上的造船技术,对匠人口中的各种行话和潜规则都有了理解,掌握了匠人们的基本情况。
段高木所独有的技术,并没有什么特殊,但在这个大多数人都是文盲的王朝,却显得极为出众优异——他不识字,也看不懂图纸,却在脑子里记住了整艘海船的图纸样式,并且能指挥匠人按照图纸样式一分不差地打造船只,并且严丝合缝,不出差错。
每一个零部件,每一处结构,段高木都清楚记在心里;每一次为客户打造海船,每一回改进海船结构,段高木都能记下并且修改记忆中的图纸;段高木就是活着的数据库,且还是自动校正和加工数据的人肉智能工具,虽然进步速度慢,但耐不住别人都不行。
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和一群文盲比较起来,小学学历一点也不比博士差,因为在文盲眼中,小学学历和博士学历,都是他们无法跨过去的坎。
普通匠人,只精通一部分技术,只会按照要求加工部分材料或者安装部分结构,图纸看不懂,没有整体概念,自然和段高木没法比较。
齐楚学会了这些普通匠人的技术后,触类旁通,对造船技术的掌握直接超过了段高木,甚至理论上要领先整个时代,只差一次实践就能证明这一点。
在学校,学生通过笔试答卷证明自己,而现实中,光靠动笔可不行,还得动手。
齐楚现在坐在回廊中间的圆桌旁,桌子上摆放着各种各样的模型材料,木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