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九章 四方平定(1/4)
在这四路大军中,战得最艰苦的是赵岳指挥的守江之战。
赵岳是一名经验丰富的老将,所以被楚王赵元让派到鹿栖渡,镇守在楚江江岸上,阻挡企图渡江的大涪军队。
赵岳的经验十分丰富,他带来的士兵虽然人数和战力都不如对面的大涪军队,但他依然靠着地形优势,顶住敌人一轮又一轮的进攻,没让他们渡过楚江。
负责渡江战役的大涪军队,是司权率领的青龙军,这支十五万人的大军,是以杨云以前云州封地士兵为班底组成的,他们作战勇猛,装备精良,是目前大涪的王牌军队。
司权率领大军,发动了几次猛烈的渡江战斗,好几次都差点强渡楚江,但是由于兵力折损得比较厉害,司权只好率领大军退回江岸。
杨云多次对手下将领说到,一个优秀的统兵将领,应该既能取得战役的胜利,又尽可能付出最小的代价。
司权对杨云的这种思路十分赞同,要靠消耗大量将士生命为代价,取得这场渡江战役的胜利,她是实在不愿意的。
不过,在开战之初,司权也没有计划要用这种方式渡过楚江,因为刚刚登上皇位的杨云早已有了安排。
杨云留下的后手就是善于水战的韩国大军,韩国是一个小国家,在大涪最强大的时候,他总是百般示好,时不时还送上礼物,或者将公主送入大涪和亲。
可是大涪一旦出现一点麻烦,他们就开始翻脸不认人,想着趁火打劫好获取一些利益。
现在杨云平定大涪全境,韩国又派出使臣,想要重修旧好。按照朝中好些大臣的想法,就趁现在这个时机出兵,将这个出尔反尔的国家打痛打残。
最终杨云采纳了吴远昱的意见,同意跟韩国修好,但是要他们派出大军,协助大涪军队,打赢这一场渡江之战。
其实双方都明白,这一次就是要凭这种手段消耗韩国实力,让他们没有再兴风作浪的能力。
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为了避免被灭国的韩国国王,也只好“欣然”接受大涪朝廷的邀请,倾全国之力,派出十万韩兵,赶赴楚江作战。
韩国大军赶赴战场,使得形势朝着对大涪有利的方向迅速发展。仅仅是几次尝试进攻,就让赵岳率领的楚兵疲于防守。
照这样发展下去,要不了多长时间,大涪和韩国联军便会突破楚江,成功攻入楚国腹地。
面对这样的战况,楚国领兵将领赵岳心急如焚,因为他知道,一旦大涪军队突破楚江,他所率领的楚军将会溃败,而他身后再无可以阻拦涪军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