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8章 杨超越:你别生气了,行不行?(2/6)
不同意。
现在的年轻人,都是经过互联网创业浪潮洗礼的。
他们受马芸、马化藤、刘强东等人的影响,觉得只有公司上市才算创业成功。
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上市哪有那么容易。
中国这么大,发展了这么多年,也才只有三千多家上市公司(2019年)……单看这项数据,就知道公司上市的难度有多大了。
如果单纯的以“公司上市”为标准来判定创业成功与否,那9999%的创业者都是er。
这种概念,显然是不对的。
普通人创业,主要目的是为了挣钱。
从这个角度上看,只要能够挣到足够多的钱,就算是创业成功了。
挣钱的途径有很多,上市只是其中之一。
除了上市,卖掉公司也是一条非常好的途径。
比如饿了么。
2009年,在校大学生张旭豪和几个同学创办了饿了么。
他们发展了九年,到2018年,卖身给了阿里巴巴和蚂蚁金服,价值95亿美元!
饿了么没有上市,但谁敢说张旭豪没有创业成功?
张旭豪从一个在校大学生到一个身家几百亿的商业明星,这中间,跨越了多少阶层?
仔细数一数,全世界比他成功的都没几个!
再比如qq。
众所周知,qq是p时代最成功的即时聊天软件。
不过,马化藤等人当初创建它时,并没有想到这一点。
早期的qq,虽然用户量很大,发展速度也很快,但始终赚不到钱,他们每多运营一天,就要多往里面砸一笔钱。
到最后,他们支撑不住了,就想把qq卖出去,结果推销了很长时间,一直没人买。
直到后来,他们得到了一笔投资,方才转危为安。
从此可以看出,马化藤等人的想法也是非常现实的。
一开始,他们就是想做点东西、赚点钱,只是因为qq一直卖不掉,所以才有了后来的腾讯。
有人可能不相信这一点,觉得这是马化藤刻意编造出来的故事。
李川并不这样看。
他觉得这很正常。
正常的商业思路,就是着眼于现实,目前最需要什么,就先去做什么,不能还没学会走,就先想着飞……那些从一开始就立志成为巨头的公司,下场往往会特别惨。
这个道理很简单,只要是有一定社会阅历的人,基本都明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