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悬剑济世 第061章 普渡众生(2/4)
和慧觉说起他在地球上看到的关于大乘佛法和小乘佛法的区别。
小乘佛法是自渡,大乘佛法是渡人。
佛要靠自渡渡人,要先自渡,才能渡人。
小乘佛法中,“无我”两个字就有很大的讲究。
实际上只要学佛,就必须要无我,这一点很重要,真正的大智慧是真空无相。
大乘佛教是能将无量众生渡到彼岸,佛教中用马车来比喻渡众生的工具。小乘佛教是对三乘佛法中之:声闻乘和缘觉乘的统称。
小乘佛教一般主张修阿罗汉果,以求得自我解脱的空寂之悟。
大乘佛教则主张修求佛果,若一时不能达到佛的境地,至少可以先做菩萨。
许仙和慧觉说起法华经中的一个故事。
这是一条长达五千公里的艰难险道,旷野茫茫,绝无人迹,惊骇恐怖,但唯有这条路才能到达藏宝地,那里的宝藏多到讲述不尽。
有位聪慧超群、明达干练的导师,很清楚一路的险道关卡,正在引导众人踏上前路。
可是这群人走到中途,因疲惫、看不到前路,渐渐产生了懈怠、疑惑之心,心里打起了退堂鼓:
“前路太长太难,我们退回去吧。”
此时导师随机应变,在险道中段的三千公里处,用神力化出一座城池,指着前方对众人说:
“你们不必害怕担忧,也绝不能放弃那宝藏,前方就有一座城池,只要入城即可。”
身疲力倦的众人立即充满欢喜,自身的斗志被激发起来,终于到达了这座化城。
在这里歇息时,众人觉得这座城就已经很好了,既然已经脱离那条险路,不如安心留在这里。
导师当然发现了他们的想法,在众人体力恢复之后,这座化城消失而去。
“这城是幻化出来给你们休息的,宝藏就在前方不远处了,现在可以继续前进了。”
这位导师是谁?
是佛,而寻找宝藏的众人就是众生,这条艰难险路就是解脱烦恼、修行证果之路,其终点即是成就佛果。
金蝉子在讲完这个故事后,对听法的五百阿罗汉和比丘说:
“生死轮回中被各种烦恼所缚,这条艰险苦难的路极其漫长,但无论如何都必须走出这条险道,永离生死烦恼,成就无上正等觉。”
但佛也很清楚,如果直接告诉众生终点是成佛,其中的绝大部分都会望而却步。
因为成佛之路很漫长,必得经过极其长久的勤苦修行。
佛知道众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