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世像:坎贝尔的顽童和伪君子(2/10)
车、放下车子的脚踏板、下着大雨向过街的人收路费、并美其名曰搭“艺术之桥”、沿街宣扬当局对斯威特尼斯有利的演讲、清楚铺路石之间的秽物。
他们有自己的钱币,是大街上唾手可得的各式各样的小铜片。这种叫做“破片片”的稀奇古怪的钱币,在这群放荡的孩子中,有一成不变的的固定面值。
他们也有着自己的评价和舆论、地道的流浪儿熟悉坎贝尔的所有警察和名流。遇到警察,便能道出其名字,说起来如数家珍。他们研究名流的习惯,以便在大街上不期而遇时多讨到几个子儿。他们一眼就看到贵族的内心,对他们每个人都有特别的评价。
如果你询问某个警察,他们会流利地、毫无差错的对你说“某某是个叛徒”、“某某很凶恶”、“某某很伟大”、“某某很可笑”之类、被流浪儿们冠之以叛徒、凶恶、伟大、可笑等字眼,经之一说,便有了特殊的意味。“这一个以为新桥是他的,不许别人在栏杆外的边沿上行走”、“那一个老喜欢揪人耳朵”,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坎贝尔的流浪儿即彬彬有礼、又爱嘲笑、又态度傲慢。他们的牙齿很难看,因为营养不良、肠胃不好。他们的眼睛很漂亮,因为他们幽默机智。他们可以当着上帝的面,单脚跳着爬天堂的台阶。他们擅长拳打脚踢。他们有向各方面发展的潜力。他们在马路的阳沟里玩耍,也可以在暴动中挺身而出。
“夕日流浪儿,今日做英雄~”他们喜欢这样的歌曲。这些陷入污泥的孩子,也是理想的孩子。
如果有人问这个庞大的都市“这是什么?”它会回答“是我的孩子。”
……
……
坎贝尔以闲汉打头,流浪儿殿后;这两种人,别的城市都不会拥有。
前者被动接受、满足于观望,后者主动出击、并乐此不疲。闲汉代表整个君主制度,流浪儿则代表着无政府主义。
坎贝尔十一区的这些脸色苍白的孩子,在苦难中生活和成长,扭结和解结,面对社会现实和人间百态,他们看在眼里,思在心头。他们自以为无忧无虑,其实不然。他们四下环顾,准备大笑,也准备干别的事。不管是什么,无论是成见,还是恶习、丑行、压迫、邪恶、、不公、狂热、暴政,都得当心睁大眼睛、长大嘴巴的坎贝尔流浪儿。
他们叫叫嚷嚷,吵吵闹闹,讽刺挖苦,开开玩笑,衣服裤子一般破烂,和哲学家一样褴褛。他们在下水道里钓鱼、污水坑里打猎、在垃圾堆里取乐、对着十字街头撒野。他们又是讥笑又是挖苦,又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