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三分比赛(2/26)
罗地亚49:36,领先了中国队13分。
中国队上半场除了胡卫东、孙军偶有亮眼发挥之外,其他人在克罗地亚队技高一筹的防守和天赋面前,显得那样平庸。
大量的打铁,传球畏畏缩缩,推进速度慢慢吞吞,压时间,场面打得颇为难看。
而克罗地亚一直尝试提速,并且在阵地进攻中传球传出了花,突破,分球,背传,长传,大量默契又充满想象力的配合。
可是,克罗地亚的配合真正转化成得分的并不多,因为他们缺少篮下得分机会,最后只能在外线出手。
他们确实很准,中国队防不住,可这么打他们也很难受。
中国队相反,打得难看,可他们充分发挥甘国阳在篮下的威力。
弗兰科维奇在慢速的阵地战对抗中,完全顶不住甘国阳的背身和前场篮板。
身材高瘦,反应速度快的弗兰科维奇,对阵美国队反而更加习惯。
因为美国队一直在打快,打速度,球员拿球往里冲,弗兰科维奇可以利用他的身高臂展,以及反应速度封盖对手。
甘国阳不同,他用力量型打法不断冲击篮下,用凶猛的前场篮板,进行二次进攻,既能得分,还能阻止克罗地亚快攻。
半场比赛,甘国阳轰下17分,抓下11个篮板球,其中有5个前场篮板,抢的克罗地亚内线叫苦不迭。
中场休息时,克罗地亚主帅泽维科沃-勒久博捷维奇不停提醒球员,要保护好后场篮板,保护好后场篮板。
除了训斥之外,勒久博捷维奇面临一个两难的选择,还要不要打快,要不要执行快速进攻的战略。
在欧洲篮球赛场,团队进攻,快速反击一直都是主流策略,传球、速度、集体第一,是融进欧洲球员血液和基因里的东西。
像中国队这种,一个内线超巨和其他人差距如此巨大,以至于不得不攻防完全围绕这一个人的畸形打法,在勒久博捷维奇看来就是个怪胎。
中国队的确是个怪胎,在开拓者,甘国阳很多时候还是打团队球的,毕竟他的队友都是NBA级别的精英。
但在中国队没办法,他自己干是最好的方法。
中国球员们也领悟了这个道理,把大部分精力放在定点投篮和防守上。
当然,甘国阳不会想到,在未来几十年后,中国本土的职业联赛引入外援,很多球队竟然也是这么打的。
克罗地亚队如果要打快,锋线、后卫站位就要靠外,能第一时间快下,这样对篮板球的保护会变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