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烧了他家(2/3)
一条带工带料的毛线围巾,五块钱,其中三块钱是毛线钱,两块钱是工钱。
当然了,这个也不难,普通平针的,刘蓉一边看书一边织,半下午就能出一条。
现在卖给精品店,店主只肯出三块六到三块八。
这样还不如刘蓉在学校里自己卖呢!
但是自己卖,就形成不了规模,对她来说其实没什么锻炼的性质。
她从许平安身上看到的,自己一个人,就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发展。
但是如果能够拉起来很多人一起做,就会突破极限,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别的不说,她这边一两个人去拿毛线,那就要三块钱。
但是如果拿的多,能够压到两块钱。
这就是她想要争取的地方。
必须要有销路,要成规模,要能够跟卖材料的压价。
但是吧,批发市场嫌他们量少,精品店又太黑。
人家店主就说了“你这东西卖不卖的出去还不一定呢,现在很多人就喜欢买那种是机器织出来的,我进货是有亏本的风险的,最多三块八一条,再多就没有了。”
从精品店里出来,刘蓉有点沮丧,她还以为找到了适合她的发展路径,可没想到一开始就被人打击了。
陆漫漫倒是觉得老板说的也有道理。
江小舅他们也是这样的,虽然从羊城进回来的货好卖,但也不是次次都能赚钱,都能卖出去的。
有时候看走了眼,进回来的东西别人不喜欢。
或者没想到申城当地很快就出了类似的产品,那这一路的辛苦,运费,工费,铺面租金可能都耗在里面了。
让老板冒着风险买下这些学生手里做出来的非机械化的东西,确实是有风险的。
但是……
陆漫漫突然想到“如果风险不需要店主承担呢?”
陆漫漫越想越觉得这个可行“其实不需要卖给他们,就跟店主说租个柜台寄售就行,然后给店主抽成。”
“还能这样?”许平安又学到了。
她现在算是明白了,人家家里有钱那真不是凭白来的。
就陆漫漫这样的,放出去做生意也是一做一个准。
只不过可能是因为陆漫漫家里做生意的人太多了?
许平安觉得陆漫漫对什么都感兴趣,但就是对做生意不怎么感兴趣。
属于抱着金饭碗不爱吃饭的人。
刘蓉听明白陆漫漫的话了“东西卖不卖的出去全随我,老板只要给我一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