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7.第387章 六尘(2/3)
,他才发现自己竟然是最后一个赶到大殿的人。
所有的僧人都转头看向他。
那种目光楚君回无比之熟悉他以前上课迟到的时候,全班就是那么看他的。
“不应该啊”
他听到钟声后也没墨迹多少时间,就往过赶来了。
除非这群秃头不洗漱,掀起被子就往大殿跑,不然不可能比他快。
戒律院首座此时向站在佛像下的菩萨行了一个佛礼,而后道:“执吾姗姗来迟,当罚担水一池。”
小雷音寺修筑有储水的池子,一池水约为二十桶,去山里打来二十桶水对于有武艺在身的人来说并不算多么重的惩罚,告诫的意义大于惩处。
但菩萨拒绝了如此安排。
“执吾初入门墙,未能根除六尘,所以洁身多花了一些时间,并非是刻意怠慢,无需惩处。”
佛门僧人最初阶段的修行是“除六尘”、“清六根”、“互六识”。
所谓“六尘”,是指色、声、香、味、触、法,“六根”是指眼、耳、鼻、舌、身、意,“六识”是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
普通人的身体是沉在苦海里的,苦海是污尘,所以睡一觉起来,眼睛里会有污垢,耳朵里会有污垢,鼻子里也会有污垢。
修行之后,便都不同了。
除完六尘,人的眼睛、鼻子、耳朵、嘴巴、肌肤以及“心”,就都会变得自洁起来,尘埃难落。
在苦海中,人的身体不会再像以前一样沉下去,而是能在苦海中飘起来了。
肉身,成为了一个小舟,可以承载人的灵魂在苦海上飘荡。
这一阶段对应道教的“洗精伐髓”。
对于儒道两教的很多修行之人来说,他们的气质会逐渐变得与凡人完全不一样。
倒不是说有多么神奇的玄学因素在里面,其实用一个很朴素的道理就能理解僧人和道士不洗漱也不会口臭,而这个时代的大部分百姓都没有刷牙的习惯,两种人往人跟前一站,肯定是修行之人更让人舒服一点。
小雷音寺能种出十五步莲,且被菩萨所知。
他们寺内的僧人不说有多能打,但佛法的境界肯定是不低的。
这里连一个未除“六尘”的人都没有,包括那些**岁的小沙弥,这也就导致戒律院首座对一个新僧人赶到大殿需要的正常时间产生了错误的判断。
他在菩萨开口后便意识到了自己的疏漏之处,自认过失,自请去清净屋面壁
菩萨允之,而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