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第 235 章(3/4)
公孙胜也没什么好隐瞒的:“当初我们兄弟几人劫了生辰纲,事发后上梁山躲避官差追捕。”
行秋做恍然大悟状:“我只听闻官府缉拿的人是晁盖,原来道长也参与进去了。”
公孙胜冷声道:“不义之财,有志者当取之。”
行秋听完却没有露出“大家都是好兄弟”的那种表情,反倒皱着眉头:“道长,不是我挑事,但有件事我想跟您再确认一下。”
公孙胜轻轻一点头。
“我想问的是,当初劫来生辰纲后,那笔钱用在什么地方了?救济百姓,修桥铺路,还是扶助弱小?”
公孙胜轻摇羽扇,缓缓道:“阮家三兄弟与白胜各分一担,其余所有归入梁山,用于招兵买马,壮大梁山。”
“我猜,几位头领们也都分到了些吧?”行秋一脸肯定地问道。
公孙胜摇扇子的手停滞片刻:“……嗯。”
“道长,请恕我直言,我并不赞成这种所谓的劫富济贫。”行秋直言不讳道。
公孙胜直直看着他:“此话怎讲?”
行秋:“严格来说,这件事你们只做了一半,那就是劫富。你们确实抢走了这一笔不义之财,但是却没有把它们还给百姓,而是自己收起来了。这些钱本就是从百姓身上而来,你们得了后只顾着自己享用,招兵买马也好,发展水兵也好,全都是为了你们的私欲,或者争权夺势的心在作祟,唯独没有一件是为了百姓,不过是接收者换了一下,其他的根本没有变,这样做和蔡京又有什么区别呢?”
公孙胜嘴唇动了动,似要说话,行秋又补充道:“名义上是为了发展梁山,但实际上还不是进了自己腰包,怎么花都是头领说了算,梁山壮不壮大,说到底和百姓没有半文钱关系。”
公孙胜久久沉默着没说话。
行秋适时再补上最后一刀:“若真是为了大宋,为了百姓,怎么会连打劫来的钱都不愿意拿出来?或许,劫富济贫只是个幌子,抢掠他人财物逍遥快活才是真吧。什么家国、百姓,哪比得上打家劫舍当山大王来得爽快,就算梁山真的壮大了,又能怎样?是能将辽国打回去,还是把幽云十六州拿回来?都不行,只要他们一日不在战场上保家卫国,他们就一日是被人戳着骨头骂的山贼土匪。”
“与其指望不知能不能走上正轨的梁山,还不如去到皇帝身边,发挥你的能力,去影响他的某些决策,让他多做些对家国百姓有用的事,这个途径难道不比在梁山苦哈哈守着更快吗?”
诡辩的要诀就是多说多问,尽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