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赢得假(4/5)
仅仅只有这样一个有利条件,何衡他想着自己五万人总是能磨掉赵国四千人精锐铁骑,这样就有赢的希望,虽然希望渺茫,说是一线生机都算是多的。
平原决战,是方便这些铁骑逃走,何衡已经萌生死志,遗书都交给了罗岳成,让庄询照顾妻子儿女,他是有情义的人,这次决战的他肩负的是当初他决策分出去的南北两军,这五万将士。
是他预错了,造成两路军没有足够时间撤退,他没想到大型攻城器械的存在,造成城池丢失的速度远超他想象,总而言之一句话,低估了赵国的国力。
造成如此大的失误,没有及时撤退,他也没什么脸面躲在后方,对方皇帝都御驾亲征了,他也要居中指挥,这是他对夏国,对留在赵国境内将士的一个交代。
何衡他迷惑赵国的方式没有作用,因为赵王信心足,夏国的两千军去支持北方他也无所畏惧,两路军队五千的精锐会怕你区区两千人?
就算双方一比一战斗力相同,每个队伍的人数都占有优势,吃掉面前的部队,可以慢慢料理存在赵国境内的夏军,他担心什么,担心那些农民叛乱的土鸡瓦狗?
不担心,一路进军,都是凯歌,都要打到边境了,他担心什么,但是没有继续分兵却也造成了一个误判。
觉得夏国这些人是准备负隅顽抗,因为赵王的率领的部队马上要切断赵国和夏国的关隘了,这些军队不仅不走,还在赵国呆着,是为了继续消耗赵国的力量。
他不是没有探查到何衡纠集了五六万人,五六万人只是一些农民军他又害怕什么呢。
到了这个时候,赵王也没有被大臣们歌功颂德所谓文治武功的洗脑,他为这决定性的一战准备了很多,探查的岗哨,三军讲话。
把这一战看的异常重要,他听从将军们的建议,如何安营扎寨,如何执勤换哨,他也不干预指挥,只是让将军们稳扎稳打的拿下,整个赵国都是他们的后盾。
唯一没有探查到的是夏国刚从国境补充的天策军,不过没关系,人数和熟练依旧是他占优势,赵王不冒险求大胜。
他的计算上了天,只是遗漏了一个微小的点,人心。
直到刀架在脖子上,他都不能明白自己怎么会输,不是对方已经溃败了吗?
他把世家的军队放前阵和两翼,把宫廷禁卫放后阵,带着大臣们亲自督战,明明已经击溃夏军的大部,怎么会输,怎么输。
从夏国的视角来说,这一仗赢得堪称诡异,黄熙带领军马出去游击,毕竟黄熙要机敏一些,所以本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