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2/3)
书对幼女要出嫁自然也是不舍的,不然也不会在前几日裴钰清登门时,吹胡子瞪眼。
可他毕竟是男人,更为理智,情感上也没有那么细腻。
他笑道:“也不怪裴家着急,换做是衍儿瞧上了谁家姑娘,你这个做娘的,怕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这话说的有理,谁让他们家也有一个双十之龄还不肯娶妻的儿子,再没有这么感同身受过。
反正已经应允嫁女儿,早几月晚几月也不算什么要紧的事儿。
这么想着,郑氏怅然道:“既然这样,那我就应下了?”
儿女婚事本就是内宅夫人做主,谢书没有意见的点头。
他将妻子手里的玉梳取了,随手搁在妆台上,笑道:“夜色已深,该安置了。”
……
等第四日端阳长公主再度登门时,谢家终于应下了三月内完婚的请求。
此言一出,端阳长公主顿时喜不自胜,保养得宜的面容都笑出了几道褶子,满脸红光连道了几声好。
待缓过喜色后,又想着未来亲家只得一女,此番嫁的这么急,心里许会有些不愉。
这么想着,端阳长公主略微一顿,道:“护国寺元空大师正好在京中,本宫去请他看过两个孩子的生辰八字后,合算出个良辰吉日。”
本来以她的身份,长子成亲完全可以请钦天监算个好日子,不过那还不定要等到猴年马月,眼下娶媳心切,她确实等不了。
元空大师是京城有名的高僧,找他合算日子,郑氏当然没有异议。
见她神色满意,端阳长公主又道:“待算好日子,本宫再去求圣上下一道赐婚圣旨。”
郑氏神情微怔。
“且放心,”端阳长公主笑道:“本宫膝下只有一子,他喜欢的姑娘,无论如何也不能慢待了去,婚期从急已经委屈了令嫒,该有的体面半点也不能少她的。”
京中贵女虽不少,却也没有几人能有得圣上亲自赐婚的殊荣。
此话一出,郑氏心里最后一点疙瘩也彻底消失不见。
……有圣旨在,就算他们家晚晚才退婚没多久便转身另嫁高门,婚期定的再急,那也无人敢有丝毫的恶意揣摩。
…………
长辈们如火如荼的忙活起来,而两位当事人却在郊外别院过着几乎与世隔绝的生活。
每日里,不是相约湖边钓鱼,就是一起焚香煮茶,弹琴作乐。
最开始的两日,还有谢茹瑜跟条小尾巴似得跟在旁边,可在刘氏知道家里嫡长女正同沛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