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 百姓之幸(2/3)
事实胜于雄辩,打败怀疑最好的办法是铁证。
等抵达皇田,一见便知。
少顷,朱由校和百官抵达田间地头,即刻瞧见田间成堆成堆的土豆,密密麻麻数量不少。
此时,亲眼目睹成堆成堆的土豆,朱由校彻底放松,进而是抑制不住的激动。
成了。
从眼前收获来看绝对成了。
今年朝廷种植土豆大获成功,只要经过朝廷和日报官吏大肆宣传,必能迅速在百姓中推广开。
这绝对具备跨时代的意义。
这时,孙承宗双目死死望向田间成堆成堆的土豆,控制不住的惊呼:“这是什么粮食,外形又大又圆,老夫自诩走南闯北,竟是首次见到产量这么大的作物。”
一路上,他详细观察,举目望去,田间满是成堆的土豆,依照他估计亩产绝对超过小麦,粟米和高粱。
若此物能够食用,皇帝或许当真让百姓远离饥饿,造就真正的盛世。
这时,徐光启仰首朗笑,解释说:“哈哈哈,孙阁老,此物叫土豆,是海外的食物,皮薄肉黄,蒸煮烧烤皆能食用,又香又甜又糯,实乃果腹充饥的佳品。您老忙于军务,当然没见过。”
闻言,李国普,张梦鲸,刘一燝等官吏纷纷围上来,得知是海外来的粮食,全部好奇吃惊的打量,甚至还有点激动。
外人说,百官或许不相信,徐光启何人,朝廷百科全书,他见识过土豆,或许更亲自种植品尝过。
说能吃,自然能吃。
李国普捡起拳头大土豆,发现像徐光启所言,刚刚出头的土豆外皮都破烂,激动神情中带着几分疑惑: “子先,这土豆长这么大,应该很高产,为何朝廷以前没有重视,更没有推广呢?”
张梦鲸颔首附和说:“是啊,老夫听说王象晋此物很好种,不挑地,易种植,产量这么高,又没有什么异味,能让能成为百姓口粮,为何以前没能广泛推广呢?”
徐光启苦笑,摇摇头说:“诸位不瞒你们说,此物与甘薯相似,万历年间,老夫曾经向朝廷上书,建议大肆推广甘薯,怎奈朝廷没有重视。”
所幸,现在皇帝圣明,重视起土豆,甘薯,玉米,南瓜等高产作物,此乃百姓之福,社稷之福。
这时,王象晋出声说:“诸位同僚,此物早在西北部分地区种植,然而,亩产并不高。
今年之所以收成这么高,皆因陛下选拔良种,皇庄百姓悉心培养,村庄内养殖业发达,故而皇庄田地不缺肥力。
故而,今年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