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干大事而惜身(2/3)
文、景,庶几三代之风焉。
然而,洪、永、熙、宣之后朝廷吏治逐渐**,豪强肆意兼并,这些开垦的农田成为纷争之地。
地方官吏开始这种田地征赋税,而税赋既不归入寻常田赋,亦不被视为官田地租。
万历初年,张居正改革,朝廷重新丈量耕地,永不起科田基本尽数起科,朝廷财政快速改善。
纵使万历不喜张居正,却在其死后继续坚持其政策。
然而,朝廷官吏**,永不起科田数量成谜,田亩赋税收入既未公开详尽的交代,也没有上缴朝廷,反而多让地方官中饱私囊。
万历给福王两万顷庄田,即是这些税收不明的永不起科田,落到福王手里的非亦庄田,而是让福王收庄田的收税。
然而,福王亦是个怂货,地方官未满额给他俸禄,迫使他亲自量田收税,事情依然不了了之。
福王如此,潞王亦如此。
朱由校懒得和福王斗嘴,他安排农部,户部,重新丈量全国耕田,关于永不起科田亦开始按照摊丁入亩收税,关键,他不会让田税无辜落入地方官私囊,所以,必须拿掉尸位素餐的福王。
掷地有声向藩王说:“昔年,太祖分封诸王,本为巩固江山社稷,奉天靖难结束太祖计划破产,历任皇帝对藩王限制越来越严苛,使藩王暮气沉沉,毫无作为,成为朝廷供养的米虫。
今朝廷既要打仗,又要供养世袭罔替的诸藩,然而,宗室数量之大,人口之多,实乃历朝历代罕见,朝廷财政负担不起,地方财政亦负担不起。
故而,似福王叔庄田两万顷,扬州到安徽沿江各类杂税拨归福府,四川盐井部分收益划归王府,请淮盐一千三百引,必须纠正改变。”
“这是天下人的天下,若无百姓,何来天子?若无社稷,何来主君?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闻言,诸王垂首,道理他们懂得读懂,然而,朝廷对藩王限制过多,藩王能有什么办法。
福王尚未表态,旁边璐王表态说:“陛下,臣愿放弃封地,举家迁回京城。”
与口头承诺四万顷良田不同,其父确实获得四万顷良田的税赋,关键其父跋扈嚣张,铺张大婚,奢侈就藩,疯狂敛财,荒淫无度,导致民怨沸腾。
以前皇祖庇护,诸事无恙,怎奈其父去世,他幼年继承王位,潞王府占据海量财富,全靠孤儿寡母支撑。
今皇帝不似皇祖,削藩势在必行,其父离京就藩,动用五百多艘船装运财宝家私,抵达封地更横征暴敛,搜刮民脂民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