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军制弊端(2/3)
出问题谁负责。
百官讨论片刻,孙承宗出声说:“陛下,设计好最高军事力量机构,地方军事力量亦要改变。当前总兵名义上帐下万人,实际能调动的兵勇仅有一两千人,还时刻受御史,监军,兵备道掣肘。
难以做到上峰手谕,则兵贵神速。今朝廷设枢密院,五军都督府则成为累赘,各省都指挥使司是否变动?”
军事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
不光涉及各方利益,军改成败更关乎大明生死存亡。
本来该稳扎稳打,徐徐图之,不知皇帝为何紧锣密鼓改革。
杨肇基出声建议,坚定的说:“陛下,辽东战场能取消太监监军,臣认为九边重镇亦该取消太监监军,稍微放松对总兵的限制,扩大总兵帐下兵勇数量,给于总兵更大自由发挥的权。”
“........”
朝廷内,有文臣武将支持卫所屯田,练兵,亦有文臣武将视卫所为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在不少官吏眼中,五军都督府能废,另起炉灶设枢密院,治下都指挥使司,卫所亦可废,另起新机构。
所以,七嘴八舌,各种建议。
朱由校端起茶杯轻吮,表面平静,实际思绪飞转。
明初,朝廷设五军都督府,都指挥使司,地方卫所的军事力量体系。
卫所分散驻扎各地,为便于管理卫所朝廷在各省设都指挥使司,每个都司负责管理各省数量卫所。
简单粗暴的说,地方千户约相当后世的小型团,每个卫相当于小型旅,各省都司相当于集团军。
都司之上,则为最高军事机构五军都督府。
中军都督府、左军都督府、右军都督府、前军都督府、后军都督府,五大都督府,各自管理不同数量都司,类似后世的的五大军区,其最高军事长官左、右都督相当军区司令员。
五军都督府负责军队日常管理和训练,遇到战事需要调兵作战时,要率先获取兵部的调令才能调动军队。
五军都督府获取兵部调令,兵部通常专门指派将领去前线负责战事,对外称之为总兵。
各地总兵则多来源于都指挥使司,总兵统领多少兵马取决于战事大小。
卫指挥使司选出的将领前往都指挥使司任职,这相当于从小型旅旅长跨任到集团军司令,严重缺乏经验丰富师级,军级高级将领。
肯定出现出现善战将领,更多则是逢战小战大胜,大战大败。
崇祯年间,朝廷君臣好似意识到总兵制的问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