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内阁支持(2/3)
历四十四年,山东诸城县举人陈其猷进京赶考,所绘制的饥民图内描述:臣自正月离家北上,出境行二十里,见道旁刮人肉者,如屠猪狗,不少避人,人视之亦不为怪。於是毛骨懔懔。又行半日,见老妪持一死儿,且烹且哭,因问曰:既欲食之,何必哭?妪曰:此吾儿,弃之且为人食;故宁自充腹耳。”
“比起毛骨悚然的人间惨剧,更让人细思极恐的是会试结束,与陈其猷同行,共同亲历惨景的天子门生,却每天灯红酒绿,各个声歌诱耳,繁华夺目。一副百姓疾苦?与我何干的样子!”
“十年过去,当初的举子兴许成为大明各地的父母官,他们对于百姓疾苦熟视无睹,焉能做得好官?”
“现在不铁血整顿,难道等到类似刘六刘七起义和王二起义,朝廷再率兵平叛,头疼治头,脚疼治脚,这是侯大人的做事原则吗?”
这....。
候恂哑然。
他当然清楚,大明的问题早已根深蒂固,必须破釜沉舟改革,他又担心皇帝以雷霆手段治理,以杀止贪,引起各方反弹。
毕竟,皇帝的威望远远不如太祖,未必能镇住各方宵小。
皇极殿,诸多官吏听闻张梦鲸所言,全没想到他这么勇。
大殿之上,百官之前,众目睽睽之下,当皇帝面,公然揭大明的丑,不怕皇帝震怒吗?
嘶嘶嘶....
闻言,朱由校深呼吸,依张梦鲸所言,那时距离明朝亡国不到28年,这十年来,朝廷吏治,百姓境遇未有任何好转。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难怪山东频繁爆发白莲乱党起义。
改变。
必须大刀阔斧,雷厉风行改变。
这时,李国普,刘鸿训,李起元,刘一燝,陆续表态,支持朱由校以杀止贪,雷厉风行缓解百姓疾苦。
李国普,刘鸿训皆为朱由校亲信,全权支持朱由校决定,刘一燝曾经雄心壮志改革,可惜壮志未酬,所以,初回朝堂确定皇帝执意改革,他事事向皇帝靠拢。
至于,李起元,初授河南原武县知县、 时正遇饥荒,李起元开仓出谷。创设粥场、救活饥民数万人,而自己却忍饥挨饿人瘦衣宽。更曾担任右都御史兼兵部右侍郎总督陕西三边军务兼理粮饷,对朝廷税收进行改革,他最清楚大明时弊。
皇帝杀伐果断,却试图将大明引上正确道路。
这时,杨觐光出列,他随皇帝微服私访过北直隶,亲眼目睹北直隶百姓惨象,完全理解皇帝心急如焚的心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