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申请离校(求首订)(5/14)
一次是每月食油。
现在更绝,直接来了一个宣传科的广播宣传,名气大涨啊!
五十年代的名,其实跟利也是相关联的。
在去年,也就是一九五五年,《文艺学习》刊登了‘夏可为来信’引发了关于青年的写作、职业和出路的社会性讨论。
陈国华作为一名高三学生,自然也是参与过这个话题的讨论。
而且他们这群高中生,还是其中的副主力军。
不满十八岁的夏可为在来信中坦承了自己的求学现状和家庭背景,尤其是介绍了自己对文学具有浓厚兴趣,并且平时酷爱创作。
同时,他将自己创作的关于宇宙生成的论文和部分诗歌分别寄给了李四光和诗人臧克家,目前正在创作一部四十万字的。
夏可为陈述他自己面临的问题是时间紧张、经济拮据,特别是没有写作方法的‘重大困难’,希望得到大名人赵树理的帮助。
此君之所以写这么一封信,其实就是代表了当时广大青年的一种迷惘和对名利的执着。
一旦夏可为有名,那么意味着他创作的四十万字,就有可能给他带来巨大的利益。
众所周知,作家刘绍棠在一九五七年之前,他创作的一本六万字《山楂村的歌声》,稿费收入便是两千元。
十一万字的《夏天》,稿费收入是八千元。
这个时代的作家,收入是非常高的。
因此,夏可为这样的农村娃,想要通过创作成为一名作家,改变自己的生活现状,其实很正常。
人人都有追求美好生活的权利。
但在五十年代,当初的贫苦少年,现如今的屠龙者,赵树理却批评了夏可为这样的行为。
名与利的讨论,才会如此广泛。
而现在,陈国华这样的普通高中生,在进入附件厂之后,仅凭他自己发明创造的安全带,已经一步登天了。
江若林他们很羡慕,陈国华却只能谦虚、低调起来。
名气这东西,就是一把双刃剑。
他不会得志便猖狂,忘乎所以,反而要谨小慎微,砥砺前行。
“国华,别急着走,领导刚打来电话了,走,跟我去一趟。”
主任办公室,白礼春走了出来,赶在陈国华离开之前,笑着喊道。
很明显,他心情很不错。
虽说安全带的专利这件事,更大功劳应该是庄炳昌、刘仁怀和华润公司等。
但是,陈国华这位发明者也是极为重要的。
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