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子暮书斋(2/3)
东富、城北乱,城南贫,由于消费水平偏低,城南人口相对稳定,反而是洛城里人口最多的区域。
门外各式商铺林立,其中又以书斋和字画店居多,街头巷尾充斥着叫卖声,孩童穿梭其中玩闹,不时见有书生打扮的男子带着妇人与商贩讨价还价,不华美却真实,构建出一幅生动的街头画卷。
沈榆穿书前作为黑客大佬兼组长,身手只能说中上,动手的事轮不到她,毕竟连她一个玩电脑的都要动手,那他们整个队伍差不多都死翘翘了。
以往动动手指就能对各大防火墙如入无人之境,足不出户就能监控整个城市状况,但一朝穿越回到解放前,在没有网络的古代,她连隔壁邻居住着几口人都整不明白……这让沈榆极度缺乏安全感,是以她六年前脱身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构建信息网。
“子暮书斋”正是这个用途,位于城南有名的“书生街”。
此处滞留着历年上京赴考的读书人,有些自觉才华横溢却郁郁不得志,有些则早对仕途死心在此落脚安家,这里的人多以贩卖文字为生,生活相对稳定,大家只图赚个小钱养家糊口,沈榆看中的也正是这点。
她以前有个小习惯:标记所有消息来源。不一定能用上,却也在关键时候给过她几次意外收获。
虽说龙蛇混杂的城北市井里小道消息流通更快,青楼、花艇、赌坊、当铺等,消息来源无穷无尽,但问题在于人口流动性太大,消息无法分辨和追溯来源。
再者,她这种没背景的小市民,也确实不敢明目张胆地买卖情报。
是以,沈榆换了一种包装:写话本。
再美其名:收集话本创作灵感。
话本对灵感有大量需求,于是书斋鼓励附近学子们,收集坊间听来的故事情节,按精彩程度给予一定费用,各种离奇古怪、爱恨情仇、天怒人怨的故事都收。
刚开始还会有人自己瞎编情节,但到后期重复类似的情节卖不出钱了,大家又开始主动收集起,身边亲友们打听来的各种小道消息,添盐加醋再贩卖给书斋。
那些人当中,会有城南高门大户家的丫鬟、城西官邸府衙的厨房大妈、城西酒楼小二、镖局里的门卫,甚至城北青楼里的乐师、赌坊里的打手等等。
他们的存在太过渺小,于是主子们自然就会将这些渺小忽视掉。
他们像是大树下的蚂蚁,潜伏在整个洛城各处,阅尽各家各户的大小琐事。
只要你敢说提供的消息是故事灵感,我们书斋就敢收,众所周知,故事都是假的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