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皇兄何故造反? > 第十章:中庸之道

第十章:中庸之道(3/5)

目录
好书推荐: 王妃她又给人算卦了 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 三国:开局签到克虏勃,雄霸天下 阴阳小道姑 又逢君 大唐第一熊孩子 签到从遮天开始 我能看到收益率 逃荒种田:带着千亿物资养全家 我的次元人生模拟器

人的话,算是让孙太后的脸色略略好看了几分。

焦敬自不必说,勋戚和皇家向来是一脉相承,他是肯定会站在孙太后这边的。

至于陈循,他是翰林院学士。

翰林院算是侍从之臣,一旦太子册立,那么东宫属官必然由翰林院选用,他自然也是赞成的。

不过孙太后也清楚,仅仅只有他们两个的意见,份量远远不足。

他俩加起来,也就勉勉强强能顶得上一个于谦的影响力。

这殿中说话真正有用的人,可一直都未开口。

“胡老尚书,尔为先皇托孤重臣,又是礼部尚书,礼法传承之事,正当礼部执掌,你来说,哀家说得可对”

孙太后转过头,对着白发苍苍的胡濙问道。

说白了,在场的这一大群大臣当中,真正说话顶用的,也就那么两三个。

于谦虽然看似出挑,但是他不过就是个兵部侍郎而已,涉及兵部的事情,他能做得了主。

但是真正像册立太子这样的大事,还需要看七卿这样的大佬的态度。

说白了,在这殿中的人,吏部尚书王直,礼部尚书胡濙,左都御史陈镒。

他们的态度,才是至关重要的!

孙太后虽然久居深宫,但是到了六部七卿级别的人物,她还是略略了解一些的。

吏部尚书王直,外朝称之为大冢宰,位于百官之首。

但是他老人家已经七十岁了,早有隐退之心,平素向来明哲保身。

左都御史陈镒,风宪科道之首,外朝呼为总宪。

政绩扎实,从地方上一步步升上来的,朝局倾向不知,但是他和于谦两人私交甚笃。

礼部尚书胡濙,资历老年龄大,年纪比王直还要大上三岁,轻易不说话。

但是作为先皇托孤重臣,说话便份量极重。

三人当中,孙太后对胡濙的把握是最大的。

立太子之事虽然仓促,但是于礼法上毫无毛病。

作为礼部尚书,胡濙没有理由反对。

而且他是看着今上长大的,和宫中的关系相对好的多。

辅政多年,总有几分情谊在的。

因此,孙太后对胡濙的态度,还是抱有很大的期望的。

在她看来,胡濙若是同意了,陈镒就算是反对,那么王直大概率也会保持中立。

到时候她就算是蛮横一些,强行下诏,也有很大的把握能够成功。

只是让她有些失望的是,胡濙似乎也有些拿不定主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页 目录
新书推荐: 嫡女重归 万历小捕快 江山风华录:开局从卖驴开始 江边的月亮 九州立志传 穿越大唐当股东 重生后白月光渣了所有人 大明:让你当锦鲤,你去当老六? 自驾到大唐,开局救助长乐公主 归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