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六章 陕西盐商(7/23)
运盐使司也无法置身事外,盐业再度崩溃,自然指日可待。
更何况,万历再度给皇亲国戚发下大量盐引,巨量透支之下,盐业再度崩溃,引发天启崇祯年间的边军饥饿。
同时也让边镇盐引不再值钱,一张盐引跌至几分银子,只剩官价的十分之一,还没人来买。
在这种背景下,陕商手握大量盐引无处出售,只能大举南下迁往扬州,自己做盐商。
孙振生就是在那个时候,手握盐引奔赴扬州,攒下了家业。
刘狮子对其"没有影响"的说法,不置可否,他可知道孙振生当时为资助地主团练,卖了十四间屋子、五十亩地。
这倒不是说孙振生没钱,而是典卖田地资助团练,在声望上更有谈资。
在他理解里,这并非形势所迫,而是孙振生为刚考取秀才的儿子造势。
不过此一时彼一时,刘承宗不必把这事拿出来说,只是问道:「你对眼下的陕西盐业,有什么想法?」
孙振生连忙摇头。
他可真一点想法都没有,盐不是别的,历来官营。
在大明,它更为特殊,早年开中法对安稳边境粮价帮了大忙,使边疆粮价一度稳定在一石粮四五钱银子的状态。
而到后来,因为朝廷心不诚,把它当成敛财的工具,一直透支信用,坏了盐法,同样酿成边疆粮市崩溃的恶果,威力巨大。
眼下元帅府在陕西连个盐法都没有,孙振生哪里敢有什么想法,他只道:「草民对陕西盐业并无了解,倒是对茶、皮、煤、纸、木、漆、菌、耳、药诸业均有想法,若大元帅要招商建厂……」
没等他说完,刘承宗就摇头道:「孙老先生,我要的不是商贾,而是精通商业的官员。」
刘承宗说罢,转头看向孙振生,问道:「你说的耳业,是什么东西?」
「哦,就是木耳,与菌类相似,都是秦巴山的特产,商南、汉中等地土人设厂,以花梨、青冈伐木做耳扒架,次年生耳,可利三年,三年之后新蓄之木又可做扒,往年都有客商前去采买,获利甚多。」
孙振生说着这个,脑袋里飞快思索着刘承宗
所说,需要精通商业的官员,心中不由大动。
让他不由得对刘承宗道:「大元帅富有青盐,若行食盐开中,则商路自通,盐池与边镇日益繁……」
孙振生越说,声音越小,心里也一阵发凉。
他所熟悉的陕西食盐开中,是建立在三边五镇驻军甚多,而当地粮食产出不足的基础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