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二章 替代(7/23)
刘承宗对承运道:“我们为了粮食,河湟算是百业俱废,不能让旱灾再毁了河湟的收成。”
他口中的百业俱废并非谦辞,河湟原本有能力供养大量脱农人口,投入手工业、服务业。
在土地产出没有大变化的前提下,庞大的军事人口挤占了这些名额,更何况河湟的赋税很低。
这并不是低在名义税收上,他们买走了百姓一半的粮食收入;而且还有着接近中原十倍的间接盐税,尤其后者,搁在哪都是恶政。
但河湟好就好在对普通百姓,只有这一样恶政。
这里没佃户、没人头税、没田税、没摊派,百姓不单负担得起,而且还吃得饱穿得暖,日子过得像神仙一样。
而百业俱废,就是对将、官阶层的恶政,手工业好在还有官办的百工局,河湟为保障百姓生活,全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帅府总在分地,这边分着旧地、那边垦着新地,地方上从军队里出来的那帮乡长、保长见着没地的人眼睛都冒光,眨眼就是分地、给牲口、编户这么一套流程下来。
那都不叫把人拴在土地上,简直是给焊死在土地上了。
军人是最争强好胜的群体,即使他们到地方,对待命令的态度依然没有改变,差别无非在于战功变成政绩,开垦多少土地、修了几条水渠、安置多少百姓、打上多少粮食,跟过去战场取了多少首级是一样的。
这种情况下,百姓儿女有自家人均七八亩地,谁愿意去服侍别人当孙子。
这导致付费玩家失去了普通玩家这一必不可少的游戏体验。
对刘承宗而言,这种局面很难长久,维持这种政策,他需要付出很多隐性代价,人是有需求的,压制一部分人的需求,才能满足另一部分人的欲望。
将领们认为压制那些霸占财富的刁民,能让所有人过得更好,也能从中满足他们的欲望,才能避免内部崩溃。
这不是刘承宗的谎言,如果他们能统一天下,百姓都过上相对富足的生活,高官之主良臣猛将自然也能拥有很多享受。
代价是他们不能停滞,停下来,事情就会朝着刘承宗不希望的方向发展。
没人卖儿鬻女,哪儿来那么多仆役婢女呢?
“兵粮不能紧张,水车要造,但万一没水了呢?”刘承宗摇摇头,对承运道:“我们在河湟修几个水塘。”
水塘是水库的古称,也叫坡塘,比较有名的水库是安丰塘,为春秋时期楚相孙叔敖主持修建,有引水、蓄水、灌溉的能力,能灌溉十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