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四章 十年前的赫图阿拉(8/22)
,不需要家丁转变为常备军的复杂手段,就能轻松完成集权。
仅有简单框架的官僚体制、穷困潦倒的落后经济、穷兵黩武维持远超自身可承受数目的常备军,构成豪格与图尔格对刘承宗的全部印象。
爱新觉罗·豪格摘掉钵胄,挠了挠长出青茬的头皮,用建州方言对图尔格没好气的抱怨:“这群蛮子!”
图尔格笑了一声,问道:“贝勒打算怎么做?”
豪格深吸口气,看向一旁看护的元帅府卫兵,对图尔格道:“多亏父汗给了我两封信,姑父让他告诉刘承宗,爱新国豪格,等待……王兄召见。”
------题外话------
久等了,汇报一下,母女平安,前天出院,我陪老婆坐月子换了笔记本写起来有点不太习惯,这个月后面要抽几天去给小朋友办出生证明和上户口,可能写的会稍慢一点,很开心啊,感谢大家的祝福和包容,多谢!
7017k
第2/2页)
不驻军,自然就无法侦查流贼动向,但这建议并非一无是处,实际上除了没有独当一面的人选之外,长子豪格在建言中的思路,深得黄台吉之心。
军队缓过来劲儿就抢大明,尽量掠夺其人、财、物;不在要塞化宁锦王八壳子死磕,绕过去抢夺别处,对金国都很有意义。
只不过招抚流贼这件事成本极大、操作性极低。
大明那么多流贼,这个王那个将,就算要拉拢收买,间隔山河的金国都不能准确辨认谁是谁,更不知道该拉拢收买谁……别说金国不知道,大明也不知道谁是谁。
甚至左良玉在武安被揍了一顿,都不知道揍他的人叫李自成。
而操作性之所以是极低,而非不可能的关窍,就在于世间有个能叫上名号、容易辨认的流贼成了坐寇,这个人在西北,自称青海大元帅,名叫刘承宗。
黄台吉说:“既然你想找,那就去试试。”
在官道炸开又消散的硝烟里,浩浩荡荡的蒙古大队摆开一字长蛇,谢二虎麾下的蒙古兵几乎鸟枪换炮,马屁股卷甲、箭壶灌满锻打箭头的人们脸上傻笑难以掩去,在夹道相迎的妇孺中搜寻家眷身影。
一旦找到,就欢喜地解下盛放兵粮的袋子,拿出没吃完的肉干与干粮分给妻子儿女。
过了很久,直到上万人的蒙古大队完全通过,道旁被西番妇孺簇拥的梅朵终于舒展皱起的眉头,她就是无法喜欢蒙古人,即使同是大元帅麾下的蒙古人。
那些乱糟糟、闹哄哄的蒙古人曾抢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