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八章 天门(3/4)
渐渐在当时的凤麟洲传播开来,为了与佛门抗衡,于是有了天门一说,以凤麟洲固有的天门,区分域外传来的佛门。
天门又称天之神道门或者神道教,语出中原的《易经》:“大观在上,顺而巽,中正以观天下。观,盥而不荐,有孚颙若,下观而化也。观天之神道,而四时不忒,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
后来道门势大,为了与道门区分,不被误会是道门的分支,干脆把神道去掉,于是就成了天门。
最早的时候,天门完全不是佛门的对手,彻底沦为佛门的附庸,天门中的诸神也成为了佛门的护法。直到儒门的理学兴起。
道门因为玄学而从道家变为道教,儒门则因为理学从儒家变为儒教。理学强调天理,使天理成为儒门之至高神,人间帝王便是天理在人间的代言人,是为天子,又是万民君父,张月鹿曾在三教大会时批判过理学。可不得不承认,理学能够得到帝王的支持,的确是抗衡佛门的利器,不仅让理学圣人成为儒门四圣之一,也将儒门推上了三教之首的宝座。
待到理学传至凤麟洲后,天门与理学相结合,强调尊皇忠君,使得天门脱离佛门的掌控独立,这便是今日“尊王”的由来。后来摄政关白架空皇帝,自然是有违忠君的理念,所以无论道门是否进入凤麟洲,反对摄政关白的人都是曾出不穷,上至公卿,下至落魄武士。
后来天门又吸收了圣廷的教义,开始鼓吹凤麟洲为天下中心,逐渐成为凤麟洲的国教,凤麟洲皇帝既是各地藩主共同拥戴的君主,又是天门的教主。
这与大玄皇帝成为道门的超品大真人有异曲同工之妙,只是道门多了一位大掌教,并没有集权于一人。
正因如此,道门进入凤麟洲自然引起了天门的强烈反抗,只是天门的实力远不如道门,战败之后,在道门的要求下,天门宣布政教分离,凤麟洲皇帝颁布诏书,宣布自己是人而非神,废除天门的国教地位。
但信奉天门之人仍旧占据了多数,道门此举自然会引起众怒,天门曾经沦为佛门附庸的经历让他们觉得天门又要沦为道门的附庸,反对道门之人与反对摄政关白之人形成合流之势,于是“攘道”也由此而来。
近些年来,所谓的“尊王攘道”此起彼伏,天门已然与西域佛门、萨满教一样,成为道门的心腹大患,使得道门一直未能实质掌控凤麟洲。
事实上,道门在凤麟洲只有一个抓手,那便是摄政关白一系,如今摄政关白内斗,道门没有迅速介入,错过了平息事态的最佳时间,实乃失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